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97|回复: 52

[原创]在野外活动中,碰到蜂类如何应对(完整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非常郁闷,有一张图片超过限制,害得刚才写的一内容全部丢失,现在只能凭记忆重新码字]

     首选声明,此贴内容,仅适合在我天朝大地上,且仅供参考,本人不对你按我的方法去应付时会出现意外负责。

****************

     在某位兄弟贴里回复过部分如何应对马蜂的内容,由此勾起儿时的N多与蜂类交战的回忆,知道我在论坛混了这么多年,加精机会来了。我在农村长大,吃了无数的黄蜂、马蜂,面对面地战斗过几百次,记忆中就被蜇过几次,所以足以证明古老的方法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是专家说的科学性了!

     在我天朝的野外,对我们生存造成威胁最大的动物中,莫过于人类,其次是蛇和蜂类,具体国外及老一代人说的猫科、犬科等大型肉食动物,尔等只能在动物园的看到了。本篇仅以平民百姓的经验来说一下在野外如何应对蜂类,请勿用科学观点及术语来看待。

   一、蜂的分类:马蜂、黄蜂、蜜蜂。其他独行侠有蜂类还有很多,毒性也很强,但极少碰到,所以在此按下不表。

1、马蜂:个体较大,黑色居多,但也有带有斑纹的。攻击性及毒性最大,而其中的纯色毒性最强,纯色中以黑色为最。
马蜂.gif

2、黄蜂。顾名思义,以黄色为主,但会随品种的不同,会带的些黑色的斑纹,个体相对比马蜂小。有些品种小到蚊子,被盯了还以为是蚊子咬呢。

200793084036122黄.jpg
3、蜜蜂:就是蜜蜂了,最常见的。身体短圆,但很明显的的是身体毛绒绒的,为采花粉而生啊。命苦的兄弟!
蜜蜂.jpg
很多少有机会步入大自然的人,从以上描述上区别开来,但有一点,蜂类你不入侵它的窝的领地,单个的蜂是不会对人发起攻击的,如有此三种蜂的任何一只对你发出警告,你最好停下来观察一下,最简单地看这只警告你的蜂飞向何处,它有个共同特点,警告过后会诚实以往窝里飞回去。看到蜂窝,就很容易区分蜂类了:马蜂的窝是球型居多或是在地下洞里做窝,黄蜂和蜜蜂的窝是开放的,但蜜蜂会群体把窝包围在中间。

最有效的区分方法就是蜂窝,请勿对以上图示进行过多的讨论


  (款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0-20 15:48 编辑 ]

黄蜂窝

黄蜂窝

蜜蜂

蜜蜂

马蜂

马蜂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红尘有我 + 1 多谢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蜂类的攻击性时段:早上太阳升级前(露水消失前)、晚上是它们攻击性最弱的时候,科学依据请网上查,这是我亲身经历验证过的。

黄蜂和野蜜蜂都在窝外呆,肢膀上有露水,飞不起且不快,加上晚上的气温降低,攻击性很小,同时蜂类是靠光线辨别方向和定位方向的。


所以有些兄弟说是中午活动最不强,完全错了!

(未完,为了安全,我在记事本里先码字,码完了再来告诉大家在野外怎么应对蜂类的攻击)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0-17 16:24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0-7 08:43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0-1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没事不要去捅马蜂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4-6 16:35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10-1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野外必备,
    坐好听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香雅居 于 2008-10-17 16:03 发表
    哈哈!没事不要去捅马蜂窝。


    这是上策。

    ************
    继续!

    三、在野外,何时会碰到蜂类? 一般情况:

    1、草类植物的野外,碰到黄蜂居多
    2、丛林或灌木地,马蜂、黄蜂都有可能
    3、森林里或深山里,马蜂、黄蜂、蜜蜂都有可能。

    但别把黑蚂蚁窝当马蜂窝,更别把马蜂窝当作黑蚂蚁窝,要是真那样,上前去用你的刀刀捅捅看,保证你在没有看我的第四节前,绝对成蜂窝状!

    (未完,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1-26 14:4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0-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付蜂类,MS用烟最管用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4-6 16:35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10-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lmding.cn/

    原帖由 since1979 于 2008-10-17 16:45 发表
    对付蜂类,MS用烟最管用了


    你这是进攻,我会写到的,现在是写不期而遇的战斗!


    *************
    继续

    第四、在野外,万一碰到了怎么办?

    如果你有足够的野外经验,你会发现,在你进入到蜂类的领导时,会有看到有忙碌的工人兄弟飞进飞出,这时候就要小心了,注意观察附近是否有蜂

    窝,最好的方法是停下来,慢慢观察清楚再缓慢前进并注意观察!

    1、一旦你步入它们的领地范围,会有蜂类前来警告。经验值估计有3米,远了也看不到,以人的判断为主。
    2、你进入了警界线后,它们就会攻击你,但数量不会太多。经验值在1米以内。
    3、如果你的振动直接影响到蜂窝晃动或是捅了蜂窝,它们就跟你拼命。

    首先,蜂类是益虫,如果没有必要,请不要催毁它,谢谢!

    当你处于第1种情况,请绕道走,方圆几平米内,极少会出现第二个蜂窝。

    当你处于2时,如果是黄蜂或蜜蜂,可以站着不动,基本上它不会盯你,更安全的方法是蹲下,保护好头部,你动作麻利的话,迅速用外套脱下并扇风把它扇走,然后罩在头上静止不动或蹲下,等它们平息后缓慢稍稍地后退离开。如果是马蜂的话,一定做好保护面对它的露在外面的肉肉,千万别激怒它。

    当你处理第3种情况,保护要露在外面的肉肉外,迅速逆风逃跑,如果是地势不危险,有多远跑多远,如果不能跑,也尽可能地想办法远离蜂窝1米以上。如你穿的衣服多,跑中脱下往边往上扔,分散部分敌兵,甚至会可能全部吸引,如全部分散,请迅速停止,早好蹲下,让受攻击面积小点。

    最容易攻击的部位:眼睛、面部、颈部、手、头部。

    现在的大家的衣服都很好,蜂类很难蜇进去,这时候要趁机拍死它。

    万一被蜇了,忍,别杀猪般地叫!

    (靠,都是去捅马蜂窝多的人,写起防护来还真难码字,晚上有空我再好好回忆,也欢迎大家提出问题,看看漏洞。)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0-17 16:5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我也来听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完整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5 17: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0-1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听课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5 17: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0-1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hehome.cn/

    坐下听课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5 17: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0-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听课先,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光知道老磨兄玩瑞军,原来还是捅马蜂窝的高手,呵呵.我从网上找到些资料转发过来大家看看
    中国杀人蜂

    作者:睁起眼睛说瞎话.笨.拉灯




    在中国,有17个省市分布有今天已俗称杀人蜂的胡蜂[马蜂]。全世界已知的胡蜂约有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的也有200余种。胡蜂总科中有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又称为马蜂、黄蜂),马蜂和胡蜂有区别;胡蜂的体型要大些,体长约19-27毫米,棕黑色,翅为棕色;体内毒液的储量也较多,这也是伤人致死率很高的原因,蜂巢体积较大,随蜂群增加蜂巢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高达40-90厘米,常筑在林内树叉上或土穴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的窗前檐下。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以前,在人们的观念中胡蜂是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一个蜂巢可以保护约5000亩森林;以前有研究报告显示:多一只胡蜂就会少1000只苍蝇,少1000只松毛虫。

    一直作为益虫的胡蜂怎么就[疯]了?


    一,杀人蜂生活特性?
    1:胡蜂为群居杂食性昆虫,食性广,最嗜食甜性物质;天然美食诸如柿子、红薯、梨花粉等含糖量较高的作物
    2:蜂群拥有严密的组织性以及强大的防御性,也分为群体型和独立型
    3:惧寒怕雨,暖和的冬季和少雨的春季最适合母蜂生存和繁殖。
    4:杀人蜂有昼出夜伏的特性,杀人蜂的尾部长有螫针的这根毒针不带倒钩,它在蜇过人之后可以将针拔出,然后进行多次攻击。

    二,杀人蜂致命毒素是什么?
    1:不同种类的毒蜂毒性不同。蜂毒是由工蜂的毒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其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多肽、酶、生物胺、胆碱、甘油等物质和19种游离氨基酸等。在组成蜂毒的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的含量最高,约占干蜂毒的50%。正是这一成分成为了患者致病致死的罪魁祸首。因为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同时蜂毒的血溶性又极强,因此对心脏的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
    2:毒素对体内的各个器官组织快速损害,特别是肝脏和肾脏这两大解毒器官会丧失功能。
    三,如何预防避免杀人蜂袭击?
    1:人不犯蜂,蜂不犯人;不去主动攻击胡蜂蜂巢。尽量不侵犯活动区域,避免闯入其活动区域。
    2:是受到化妆品、食物调料中香味剂的刺激,容易攻击化浓妆的市民。

    四,面对杀人蜂如何应对?
    1:它一般不主动攻击人,零星胡蜂在身边飞舞时,不必惊慌,不要拍打,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蹲伏不动。
    2;遇到马蜂,千万不能跑,当马蜂蜇人时,因为马蜂对气流非常敏感,人一跑会产生气流,刺激马蜂,马蜂群会顺着气流“蜂拥而上”一路追击你,正确的方法是迅速蹲下用衣服把身体裸露的部分包上。

    五,被杀人蜂袭击后的紧急救助?
    1:被胡蜂蜇伤,应立即拔除毒刺,吸出毒液,用食醋等弱酸物质洗涂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2:马蜂和胡蜂的毒性比较大,是偏碱性的,用人奶或用马齿苋捣碎以后,敷在伤口上
    3:民间也还有很多土方,比如用芋头梗、洋葱擦伤口,更简单的,把捣碎的生姜与黄泥一起敷在伤口

    六,没有有特效药?
    没有任何特效药。只能采取血液净化和生命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找到关于马蜂在陕西作恶的报道
    陕西杀人蜂两年夺命37条 两部委负责人批示严防

    中国搜医搜药网  www.shoyao.com  时间:2006-1-19 13:31:00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 关闭 】  
    “杀人凶手”大黄蜂原来是如此面目。来源:华商网

    为清除“杀手”,已有消防部队出动

      此杀人蜂学名胡蜂,分布在中国17个省市

      专家提醒附近居民:为防此类事件发生,勿将蜜水放在院内里,勿用过多化妆品

      本报记者 徐彬

      零下8度——只有每年最寒冷的时候,人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因为杀手已经隐匿于石缝和土洞。此前,它们夺去了37条生命。在凋零的树上,杀手留下了一个个形似葫芦的巢穴 ——被当地称做“葫芦包”。

      高层的指示也是这个冬天到达的。2005年11月5日和12月12日,G.A.B部长周永康和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相继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林业部编发的《林业有害生物警示通告》上,贾治邦在“仅陕西安康一地胡蜂已致使715人受伤,36人死亡”的字样下划了横线。

      不久,安康市镇坪县又有一名村民死在胡蜂手中。至此,除白河县外,安康其他8县一区均有人被螫死的惨剧发生。

      人们称之为“杀人蜂”。

      人蜂大战

      一度试图主宰万物的人,选择了战斗。

      最激烈的人蜂大战发生在2005年8月30日。暑假结束,安康丁河小学校长晁居万到校的第一天,就发现一个脸盆粗、约1米长的“葫芦包”——挂在离校门不到20米的一棵柳树上。

      “学校里大约有200多个孩子。”这位年过五旬的校长说。2004年9月,丁河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行胜夭折在蜂毒下。这个调皮的男孩在放学途中爬上柿子树,惊扰了“葫芦包”的主人。

      晁居万和一位年轻教师戴上摩托头盔,并裹好了所有可能露出皮肤的地方。灭巢的方法是把烂衣服缠在扫把上,然后浇上汽油,在夜里点火焚烧“葫芦包”——在黑暗中,蜂群不像白天那样活跃。在人们的忐忑中,火焰燃烧跳跃起来,3个小时才渐渐熄灭。

      但次日清晨,黑压压的蜂群集结在学校上空。无数杀手扇动翅膀的声音,震得人们耳朵“嗡嗡”作响。而在被烧毁的 “葫芦包”上,爬满了胡蜂,它们试图重新筑巢。

      晁居万决定停课,教师们把守在各个路口,通知前来上学的孩子回家。

      当天夜里,老师们再次用火把焚烧蜂群。“胡蜂见到火光,就不顾一切地俯冲过来,好在它们的翅膀遇火就燎,纷纷落在地上。”一位年轻教师回忆说,“但那种前仆后继的勇猛,让人看了浑身发抖。”

      直到第三天夜里,蜂群才完全消失。

      安康周边,“捣巢行动”也在2005年11月中旬启动。该市政府决定,凡是出现在交通沿线及居民聚集地的“葫芦包”,一律摘除。安康市的消防部门摘除了500个“葫芦包”。与村民相比,他们有更专业的装备:攀高云梯、高压水枪和防化服。但蜂依然向武警们无畏进攻着,气势甚至超过战场上的猛士。

      死因调查:夺命不见血

      2006年1月中旬,望着被废弃的“葫芦包”,晁居万回忆着杀人蜂给他带来的痛苦。他的岳父在1986年被螫死,他本人在1988年国庆节也被螫伤,至今头部和腿部仍留有疤痕。

      “你丢石头砸它的窝,它们就猛扑过来,速度和子弹一样。”丁河村一位村民描述其被螫的经历时说,“先是头,接着是脖子,再是手,扎了以后像火烧一样疼。直到2里外,蜂群才放过我。”

      伤者大多被送到安康市中心医院救治。负责收治蜂伤病人的主治医师师锁江说,与蜜蜂不同,胡蜂的尾部长有螫针,刺破人的皮肤后注射毒液,可以多次攻击。

      “一些人被送来后,很快就出现无尿,或者尿呈浓茶色、酱油色的症状,特别严重的在3个小时内就因中毒性心肌炎而死亡。”师锁江说,“如果不及时用排毒和抗过敏药物控制,就可能引发病人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多系统损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溶血性贫血。”

      这位医生见过一个被螫了100多针的人。最深的伤口约1厘米,里面残留有淡黄色的毒液。由于蜂毒有腐蚀作用,被螫伤处往往肿起一个1角硬币大小的水泡,水泡中间的皮下组织坏死、化脓。一名75岁的妇女被螫在耳垂上,结果受伤处腐烂,整个耳垂都掉了下来。

      “伤口不出血,但很快就化脓。”师锁江说。

      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蜂毒的特效药,最直接的治疗手段就是给病人做血液灌流来净化血液、过滤毒素。

      村民们用伤痛换来了基本常识:胡蜂夜盲,但嗅觉灵敏;它们能辨析活动的物体,所以蜂群飞来时不能跑,要蹲下不动;第一个被攻击的人往往受伤最重。

      “杀人蜂”至少10万窝

      师锁江证实,这几年被蜂螫伤的病人数量一直在增加——安康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收治了50多例危重的蜂伤病人,8例死亡。陕西省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总工程师李有忠说,安康地区统计的37例死亡中,大约有20例发生在2005 年。

      据权威考证:自清朝开始,安康就有胡蜂杀人事件发生。但死人属于个别现象——从2000年到2003年,该医院每年收治的蜂伤病人基本稳定在10人,其中死亡2-3例。但是到了2004年,蜂伤病人突然增加到30人,最后死亡 5人。1999年,安康市中心医院曾经一次收治了10名病人,由于缺少血液灌流等医疗手段,其中9人不治身亡。但确实这是个特例——10位病人惊扰的是同一个蜂群。

      2005年,被螫伤的病人比2004年又多出20多人。“在9、10月的高峰期,经常连续好几天收治两名危重病人的情况。”师锁江说。

      当地村民介绍,杀人蜂的大量繁衍是2005年开春。他们看着蜂群进进出出,一点点把“葫芦包”做大,直到挂满房前屋后,遍布山林。等到8月,村民们发现,已无力反击这些像轰炸机一样黑压压盘旋在头顶的蜂群——它们飞起来后甚至会把天遮住;有的“葫芦包”大得一个人都抱不过来。

      安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成英支估计:山林中现存至少10万个大型“葫芦包”。但他和村民同样疑惑不解,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如此多的蜂群?

      种群扩大:油菜花是罪魁祸首?

      昆虫专家已经澄清,安康“杀人蜂”并非外来物种,而是产自中国的胡蜂,登记在册的有7个科、200余种。

      在陕西省林业厅的报告中,把胡蜂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气候变暖和生态好转。根据安康市气象台提供的数据,近几年安康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了1.10℃,使“植物花期加长,胡蜂越冬时死亡率减小”。

      另一个有利胡蜂筑巢的天气因素是大风减少。2005年,安康国家气候基准站只在4月26日观测到一次大风天气,以往这个数字为4-5次。大风会吹落“葫芦包”,让杀人蜂无家可归。

      但是这些,并不能解释同纬度、地形类似地区的蜂群并不构成灾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专家花保祯认为,胡蜂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物增多。1999年后,安康开始大量种植柿子、梨、杏等果树,平均每年增长5万亩。这些果实正是胡蜂喜嗜的甜食。

      “某一物种突然增多并不一定是好迹象,而是生态恶化的讯号。”他说,“现在很多地区单一化种植经济林,导致个别物种的害虫增多。而它的天敌,例如胡蜂,由于食物丰富也随之增长。”

      成英支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蜜源性食物增多的主因是油菜花。

      由于当地大量推广经济含量高的油菜,在每年4月份开花季节,引来大批外地养蜂人前来放蜂。一来就是20人,带着上百箱蜂。这种意大利蜜蜂,也是胡蜂的美食之一。

      安康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5年该地区油菜的种植面积是50.22万亩,比2004年增加8万亩。

      数据显示,近几年,油菜推广率最高的是紫阳县。紫阳的蜂灾恰恰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蜂螫伤,10人死亡。

      缘何杀人尚待破解

      而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胡蜂会杀人?

      1970年代,李铁生饲养过胡蜂——它们是棉铃虫的天敌,但从来没有发现胡蜂主动攻击人畜。“当时一个最大的暖棚中大约有5万只胡蜂,我经常穿着短裤进去喂食。”他回忆说,“开始用镊子夹着棉铃虫,后来直接用手拿着喂,也没被螫伤过。”

      事实上,安康的伤亡几乎都是源于人有意或无意惊扰了蜂群。本报记者调查了近30位死伤者,有20多人是用石块或者火把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剩下的则是在放牛时因牛撞击了树干而被螫伤。只有一个特例,石湾小学6年级学生陈钊 “完全没有招惹谁,好端端走着路”而突然被螫伤。但他在事后得知,他的同学在前一天袭击了那个“葫芦包”。

      “胡蜂可能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有人经过就认为有危险。”李铁生说。

      在当地加大胡蜂防范宣传后,和陈钊一样大的孩子被反复告知:蜂不犯我,我不犯蜂。村民们路过“葫芦包”时,也蹑手蹑脚,不再大声说笑。

      但这种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伤者、死者的家人对蜂充满了仇恨。比如赵行胜的家人现在见到有“葫芦包”,就要想办法把它捣毁,哪怕是连树一起烧死也在所不惜。而安康的大规模“清剿”行动,其结果到目前也很难判断。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胡蜂在中国17个省、市均有分布。如何阻止安康悲剧的重演,将是未来的课题之一。

      昆虫学家同时呼吁:要把蜂群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不能赶尽杀绝。胡蜂是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研究报告显示,少一只胡蜂就会多1000只苍蝇,多1000只松毛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iges 于 2008-10-17 17:15 发表
    等待完整版~


    好,我继续

    *********************
          前面提到的不期而遇的应对办法,第一原则是没事不要去捅蜂窝,第二是要保持冷静,千万别乱跑乱叫。如有同伴一道,前面的人跑即可,其他人可站着不动,一起跑的话大家都跑不掉。


    第五、野外生存中如何取蜂窝。

          这里要声明一点,虽然蜂类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绝对是生态平衡中的功臣,如果到弹尽粮绝、万不得已情况,请不要摘食。在此段前,我考虑了很久,但想想各位都是有教养、有知道之人,不会为了刺激或一时快口而大开“杀”戒。

         但真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时,请记住一句俗语:“树怕剥皮牛怕鞭,蚊虫怕烟火”(可能是我老家的语,应该是这么说的),意思是树怕了皮会死(大部分)、牛(马、驴等,不知道叫什科,食草类动物吧)均怕鞭打,因为他们的神经均在表面下,而昆虫类的都是怕烟火。(靠,大家都是有文化之人,我解释做嘛)。

         这时候,如果三类蜂同时在你可采食的情况下,请按蜜蜂、黄蜂、马蜂顺序采食。除了避开自己受伤的机会外,它们比较容易复元。在野外,有机会采食蜂类的,基本上是夏末秋初,春冬基本上碰不到。(人工养的除外,它们已如大棚菜,失去了轮回了)

         工具,黄蜂最简单,可以用树枝(叶子要密的那种),以高频率的扫赶,把工蜂赶走,拿下蜂窝后要迅速离开。而对蜜蜂和马蜂,可用水、烟、火,考虑到水、火比较歹毒,按下不表。对付昆虫类,最有效的其实是烟,火与水,是两败俱伤的政策,攻击力虽强,但由于进攻面积过小,没有我这水平,千万不要用,同时也会造成成虫死亡,有竭池而渔之恶果。

    首先,尽可能地把头面面部用上衣包住。

    其次,用烟攻。怎么用烟,找干草,捆成一火把,但不要捆太紧,从头点燃后把其吹灭,如果你吹不灭怎么办,想办法啊!保留冒烟燃烧状态就可以进攻,方向是上风处,在靠近1米之处,要左右上下摆动,让烟把蜂窝充分覆盖住,记住连自己也要让烟罩住,这样,就可以赶跑蜂。请放心,只要你在烟的笼罩中,受攻击可能性很小,在确认成年蜂都弃离蜂窝后,迅速拿下蜂窝顺风随烟离开。要注意蜂窝里还有埋伏,这些成年蜂可以杀之。其他的就放过,如果时间来得及,它们还能再组织家庭一次的,生儿育女,再说成年蜂口感很差。

    记住一点:顺风攻、顺风随烟撤。

    一定保证你所做的烟具要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我经验,黄蜂5分钟、蜜蜂10分钟以上、马蜂15分钟,如果是地上的马蜂窝,不要挖掘,至少要半个小时。

    (未完,下一节我将提到如何追踪蜂类找到它们的家)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0-17 20:5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dian44junpin兄,我不是高手,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经历。

    此段内容我编辑掉,与我的主题没太大关系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0-20 15:19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7 12:2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0-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tmir.cn/

    老实交代,这么有经验,办过多少坏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老磨兄也是70后呀呵呵一样,还是早当家的孩子呵呵,我想只要是在山里和农村长大的都会有捅马蜂窝的经历,兄台多虑了相信大家对你感谢还来不急呢怎么会不信呢,希望大家也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也发上来,好让大家一起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想起前一阵看到中央台的人与自然,看到日本的养蜂捅到马蜂包,不但吃马蜂蛹还吃马蜂的成虫是炸过的,估计应该是去掉蜂刺的.呵呵,还有马蜂包还是野外保存火种不错的材料,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