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64|回复: 77

[量产刀] 从刀厂倒闭看刀具行业发展前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6 14: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这个题目应该是在CAMILUS倒闭的时候写的, 因为犯懒, 拖到现在。 文中所述多为我自己的主观猜想与推测, 并无客观调查基础, 仅代表我各人观点, 谨供拍砖。

    看看近年倒闭, 易主的刀厂, CAMILUS, EIKHORN, FALLKNIVEN,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老厂, 而和它们类似年纪的老厂们, CASE只做口袋刀了, 安大略只有少数刀还被我们关注,BOKER一直是以保住德国客户, PUMA在89年易主之后质量一落千丈, 销量也不过而而。  

    我们经常会关注的刀的品牌, 比如蜘蛛, 蝴蝶,冷钢, 乃至一些独立制刀工作室,比如CR, ST, MT, WH, MD等等, 无一不是近二三十年的新生力量。 但是即便是它们, 我们也会感觉它们的发展是软绵绵的, 每年的新刀不过几把, 出彩的作品更是难得, 一旦难得有一把, 只能靠炒冷饭过活。

    可能大家都想过, 刀具行业(本文所指的刀具行业是指本坛讨论的供日用,及收藏的刀具, 厨刀,餐刀以及医用刀具等不在讨论之类)就是这样的么? 为什么? 我仅总结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中会有很多偏颇之处, 还望及时指正。

    1, 受众与市场格局。

    先说一家被经常被刀友忽略的刀厂, 那就是瑞士维氏钢刀集团, 它才是刀具行业的真正老大。 每年产量达百万把之巨(消息来源为维氏钢刀大中华区某职员), 以平均每把20欧元出厂价计, 年产值为两千万欧元, 即两亿人民币。 在生产型企业工作的刀友会知道, 这只不过是个中型企业而已。 然而它已经是整个世界刀具行业处于垄断地位的老大了。 那么它可以被看作是刀具市场金字塔的底座了(即平均零售价位在50美金以下, 拥有最大客户群)。

    中端厂商应该是我们前面所述的聊聊无几的几家刀厂, 它们每年的平均产量应该均在几万把, 价格在50美金到200美金之间。

    再上就是数量相对较多的独立制刀商, 订制刀刀匠, 它们的产品因为价格较高, 所以它们的总产值可能还会超过中端厂商。

    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底座大, 扁平, 中端细, 顶端粗的这样一个结构。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构? 我个人有以下的臆断, 纯粹是臆断, 仅供讨论。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战后世界经济重组的年代, 日常生活中刀的用途由于机械化的升级而骤减,导致刀具随身必用品的地位消失, 一方面廉价刀具的需求骤减, 导致大量的战前手工半手工刀厂没有被重建, 即便重建, 也在80年代后期开始慢慢消亡。 另一方面, 从6,70年代开始, 以LOVELESS和BILL MORAN为代表的磨削派和锻造派订制刀匠的出现, 开始尝试重新定义并扩张奢侈品范畴的刀具。

    这个时期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日常携行用品经历了这样的变革。 比方说手表, 在日本电子表的冲击下, 瑞士制表业濒临倒闭, 这个时候SWATCH引入了设计带动消费的美式现代主义, 完成了手表在低端市场的抢夺空白市场, 并且加入了装饰品的商品属性。 而除了被SWATCH友情拯救了的OMEGA, 天梭, 浪琴等之外的原来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中端表商几乎被清洗了。 PP, VC, IWC等则继续攀升, 扩大高端市场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 刀具市场其实是与其很相似的。比方说产品线较宽, 即同时贩售的刀的种类较之前繁多, 每个型号的产量则相对大幅缩水, 新品种的市场占有周期缩短, 设计更贴近当前潮流等等。我就不再更详细的解读了, 如有兴趣, 诚望在回帖中讨论。

    2, 技术变革。

    60年代磨削派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冲击的开始。 在这之前, 哪怕是折刀的刀片都要经过锻打, 而随着冶炼,轧钢技术的发展, 440C, 154CM等高性能不锈钢,高合金钢的出现, 慢慢让锻造重整晶粒线排布这个工序退出了刀具加工的工序。 但是由于锻锤, 摩擦锻机属于大额固定资产, 德国, 美国的变态质量又使它们一时报废不了, 加上中央动力带传动的砂轮机同样是高额高折旧固定资产,导致老刀厂背着沉重的成本包袱, 根本无法应对市场受众重组式的调整。 而那个时候崛起的冷钢, 蜘蛛等厂则轻装上阵, 以百分之一的固定资产肉搏老厂, 自然是完胜。

    至于蝴蝶, CR, MT等厂, 依靠设计优势, 使用数控加工中心等通用工模具的加工工具, 自如应付多品种, 高质量的中高端客户, 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处。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NC不但设备昂贵, 而且其对付高合金甚至粉末钢, 钛合金, 钴基合金这类高性能制刀材料的内冷刀柄,碳氮化钛图层硬质合金,甚至高晶粒陶瓷, 刀具的成本相对与传统砂轮砂带也是非常高的。 导致其成本构成中设计所占比例的压缩, 造成形状, 结构类的设计创新的滞后, 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一种新的加工,冶炼工艺, 这个在第三节里我会讲我自己的臆测。

    3, 前景臆断。

    老实说这个难度实在是高了, 这次经济危机(如这个词不和谐有劳告之, 我马上修正)的结果会怎样我想连比尔大门先生也未必敢定论。 我仅以它不会改变前有发展取向来胡诌几句吧。

    中端市场随着以复合型人材的继续普及扩容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张还会继续扩容, 也就是说现有的刀厂还会继续发展。 而由于中等收入人群的知识复合型的特点, 刀具的特点可能会表现为材料, 设计, 加工质量的近一步提高, 每个型号的刀具的产量或会减少, 而产品线会进一步扩容。  

    关于技术, 我大胆的提出一个设想, 那就是粉末成型技术。

    粉末冶金技术已日近成熟, 我们可以看到继CPM S30V之后, 我们在我们的刀刀上看到的坩埚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多, 这一系的钢材极细晶粒的特点已经让刀具制造行业开始经历磨削派之后的另外一次革命, 继磨削派革掉了锻锤之后, 粉末钢又革掉了轧机, 即粉末熔炼直接出薄板。

    而以KERSHAW的1579为例(举它为例是因为我目前只把玩过这一把), 我又看到了一种全新的, 我觉得可能是量产刀的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 即粉末成型技术。

    它不但延续了粉末钢的高性能, 更重要的是, 它的刀型也是在等静压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的也就是说, 成型是在冶炼之前完成的。而由于成型是在类似与粘土的半流体状态, 它的可塑性不是目前普遍的刚性状态下冷热加工可以比拟的, 甚至可以完成闭合连接等结构, 跟刀具相关的比如说完全一体的折刀, 也就是说刀轴这个部件可以和柄一体, 刀片在这个阶段已经被固定在刀轴上了, 基于越简单就越坚固的法则,无疑会是革命性的设计, 而诸如此类的被传统加工方式所束缚了的设计都可能得以实施。

    也就是说, 昂贵的CNC加工中心在每种型号上只要使用一次就可以了, 只要用来完成高精度的模具, 而模具是用来处理刚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加了粘合剂的超细粉末, 其实用寿命应该大大超过这种型号的刀的产量。 这样,CNC这一道加工步骤就可以由MAKE转为BUY, 也就是说CNC的固定资产成本可以转嫁给供应商, 而不是刀厂。

    当粉末成型技术近一步成熟, 钛合金, 诸如TALONITE之类的非铁基高性能合金这些21世纪代表性新兴材料也可以用这种技术完成的时候, 由于刀具用量少, 适合刀具的牌号, 形状的材料的限制也会被冲破, 那个时候该是刀具加工技术的另一次革命的开始了。



    先写到这儿吧, MS有点跑题,多多担待, 欢迎大量板砖。

    [ 本帖最后由 刃阁 于 2008-12-15 14: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50 收起 理由
    liushupu + 5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9 11:50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2-1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研究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7 00:48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后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7 12:4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CAMILUS的军刺还是挺不错的,就是折刀不太喜欢,不过现在倒闭了,还是挺可惜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1 17:08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ohot.com.cn/

    说得不错啊,确实刀的位置和手表很像,由日用品变成了装饰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isong.net.cn/

    我认为说到前景,光就生产、研发环节来讲,创新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各个刀具厂家不断增加自己的生产线,刀具制式大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只有在理念上不断创新才能有“鹤立鸡群”的效果,在这点上kershaw做的非常好,onion做的非常好
    不管是speedsafe的发明,composite blade的发明和推广,flipper的推广,MIM技术的合理应用还是日用刀具艺术化,都做的很好
    同样是创新,spyderco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从材料和功能性细节上着手,率先使用口袋夹、开刀孔,重视人体工学,坚持使用新材料,之前十几年一直比较奏效,但是最近似乎也不太行了,新出的刀款逐渐趋于平庸,材料的优势也失去了
    相比这两家公司,其他的刀厂可以近十几年说在创新上都少有建树,ST可以说把战术概念炒到了极致,推出了不少经典刀款,但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而且只限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之后很长的日子里strider都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harries + 1 说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7 07:5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报纸,瑞刀因为911后不让带上飞机,所以现在生意也不景气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7-15 22:1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以后是粉末钢的明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当今的刀具制造,kershaw的这几项发明/对前人发明的应用每一项都会对日用刀具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MIM技术是可以突破研磨的“禁区”,在有能力生产出各种奇异刀型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1579就是最好的例子,蜘蛛的S也是用的MIM)
    composite blade是把“省”发挥到了极致,composite blade的JYD和leek都给人很深的印象(13C26焊CPM D2),tyrade也是(154CM焊CPM D2)
    至于onion的speedsafe,可以说是在把日用刀具的fast deployment概念提升了一个台阶的同时挑战了各国刀具管制政策一把,speedsafe也引申给消费者以“精密”的印象,现在的IKBS,三重轴套,都是跟speedsafe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跑题了...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8-12-15 13: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harries + 1 说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7-17 18:36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經濟底迷下,刀始終是消費品而不是必需品(徐各位刀友只弟外)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外國的工厂以公會主導令成本变得更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2-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学习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21:2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2-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粉末钢真的有那么好么? 可以淘汰现在那些钢材?
    都有什么具体的好处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人提下BUCK呢~好歹也百岁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23 11:05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2-1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决定其发展,发展决定旧的产品慢慢消失,新的产品慢慢兴起.但复古的潮流会永远存在,但只限于经典的产品.所谓经典的东西也就是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了.
      对于刀.社会的发展,在国外,人们对个人配刀的需求越来越小吧,因为当它出现时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而年轻人更多的是被一些潮流产品灌输着思想.不说完全没有喜欢刀的人了,最起码是越来越少.社会的主流人群是很少去玩刀的,即使有,也是很少的人群,所有这个市场在压缩,压缩的同时,其空间在被别的产品占据,
      国内呢,那是越管越爱玩,越管刀越稀罕,人的欲望越大,,所以,,哈哈,,最起码几十年当坛子里的老鸟们去OVER之前,刀友的队伍还是很的的吧,.,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23 11:05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2-1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卡巴克 于 2008-12-15 13:24 发表
    咋没人提下BUCK呢~好歹也百岁了……



    对了,还有美国的BUCK,这样经典切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相信在若干年后的美国复古电影中,绝对会出现BUCK...因为拍摄某个年代的电影,当有刀出现的镜头,只有BUCK,,因为那个年代也只有BUCK,,,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5 16:26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2-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的是,现在刀基本没什么好玩的了,反倒是越老的,手工的还倒是有玩头,量产的刀除了自己用外,没太大的保留价值,粉末冶金(或其他什么高技术---相当于刀的)不过是噱头,往上发展的空间太小了。
    很少看到校长的长篇大作了,感动中
    还是期待看到校长的心情文字和老刀见解,那才是入骨髓的精彩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2:5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2-1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友们眼中的刀具厂商,在生产型企业中规模都是中小型。好歹过了几年十几年的舒心日子,熬过一两个冬天的存粮还是有的,我相信下一个冬天时,多数还在。冷钢、蝴蝶、蜘蛛这类杂食动物,生存境况也许会好些,象ST这般三月不开张,开张快活仨月的也成,象BOKER局限于国内市场,CASE局限于口袋刀可能问题多些。
    市场低迷,厂家一个是考虑开源节流,另一个考虑就是完成技术积累。一个个刀厂都生意红火,其开发新产品的动力可能不足,所需资金也相对较多,或可称为浮躁。经济遇到问题时,有实力的厂家借机多试制一些刀款,其中的大部分可能会迅速消失,并因此成为爱好收藏者眼中的抢手货。很可能因此发生一个重大的刀具革命,或为下一次刀具革命完成足够的技术积累。
    刀具的实际使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已成为一种爱好或是标志物,与一些军品非常类似。当经济环境好和管制较严,价位居高不下,反之也可能成立。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harries + 1 说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7-31 07:5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2-15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ianshen360.cn/

    个人认为-设计,好的设计仍然是其生命力,针对市场的合理设计才是王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  刀具 必将消亡
    因为 不久的将来 我们 将人人 随身携带 小型激光多用工具
    可以用来  切割 或是 焊接等等 功率随意调节 而且有出厂定好的 模式 就象微波炉
    甚至 使用 某种 不可见的 光或是波 来切割或是 焊接
    盼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吼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