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asonp

[量产刀] 关于人类工效学的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简单的人体工程做法: 用手自然地握住一块橡皮泥,松手后这块橡皮泥的形状就是最适合你的刀柄,可以按此做刀柄
ben_jiangsu 发表于 2009-10-12 12:12



这种说法看到过很多次,都没有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我是不认可地:用刀干不同的活,握刀的方式不一样,也就会握出不同的橡皮泥形状,而一把刀不会仅仅做一个单一的方式使用;同时,即使只做一个动作,比如劈砍,砍远距离和近距离,砍高处和砍低处,手与刀柄的握持都是改变的,甚至,在劈砍过程中手与刀的握持都是有改变的----最明显的是手腕的摆动会导致手掌不与刀柄的接触改变。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23 11:05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10-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化论为什么要出现。
    远古的鱼为什么要变青蛙。
    在自然中,人与物的最合适的关系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点,人们在努力去接近这个点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造物,让物也去更加接近这个点。最后,人和物都在无限接近这个点。但想达到这个点,很难。只因为自然中的元素太多了,随即的组成早就了随机的成果,不同成果形成体的特征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求静握特舒服,高负载下伤手的刀具案例一个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6 14: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0-1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卡版, 老冯4楼贴的ATTACK就可以算一个, 指操太大太多用力的时候就是自虐啊, 切的时候可能不明显, 刺,砍就够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卡巴克 于 2009-10-12 15:41 编辑

    这把握上去很舒服吗?深指槽的刀比拖把杆握上去要舒服?舒服多少?
    这种舒服是“真实”的舒服,还是因为平时不太体验的到的手感带来的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是否也会被理解及解释成舒服?

    我记得论坛上某位大哥改过 ED Fowler 的手柄,ED 的握持感没人质疑吧?忘记是哪位大哥了,不过到想听听他对此话题及不对称内突贴合手掌刀柄的看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有点认同古刀及传统猎刀等比现代刀具具有更好的手感的观点。
    冷兵器时代,当刀具被作为武器及必须的工具使用的年代,确实许多刀具在结构都是非常符合人机工效的,
    而在刀具的实用性退居二线的当今,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即便拥有更先进科学的思维方式,手感不及以前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刀具要达到良好的手感,仅依靠制作者直观的经验就可以了,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先进的设计观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7 00:39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10-1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适应自己的东西,就去主动适应需要的东西.很正常, 也是没有办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贴的图一,设计目地是完全贴合手指,防止使用中滑脱。本来嘛,名字就叫“战斗生存刀”,玩命的东西。虽然我也觉得略显夸张了。

    工具太多的去适应人手的形状,在针对性得到加强时,限制性也被加强,换言之,广泛适应性(多用途特性)就被削弱了。所以有下面第二图一比,完全地不考虑手形,只求面面俱到,所谓“求生刀”是也。别笑,用了几千年的拖把杆扫帚棍,莫不如此,没见过流线形开指槽的,足以证明其端的是万古流芳的形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9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0-1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ohot.com.cn/

    关于工效学 自己到专门琢磨过. 也写过专门的帖子.不过系统庞大 写的逻辑不清也就流产了.

    对于刀子这个人机结合 很普遍的例子.现在来讲 对刀子而言工效学的利用好比钢材和热处理.位置非常突出.

    因为去年一直和工效学打交道.经常去国家实验室.

    碍于时间现说这些.   


    另外说句  工效学和战术是两个互不重合的概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10-13 00:33 编辑

    卡版提出战术是因为工效学的发展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工效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工效学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是由于二战时期随着复杂的战争武器被不断开发,人机配合的接口越来越复杂,出现了使人机配合更高效,使人更舒适的诉求。这种诉求在战后被重视,使工效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工效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发明工具开始,工效学就一直伴随人类。我认同卡版说的“也许,刀具要达到良好的手感,仅依靠制作者直观的经验就可以了,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先进的设计观念”,因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可以进行修改的元素并不多,修改起来也很方便,古人经过那么多年的生产劳动,总结出若干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设计一点也不稀奇。但是同时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设计,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制造出人机工效更好的刀具。除非在设计现代刀具的时候不参考前人的设计,另起炉灶——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卡版认为刀的工效学设计重心是围绕触觉的,我同意。但是我同时认为除了触觉本身,还有触觉对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如愉悦、放松、安全),以及其他感官,比如视觉。我认为这里的视觉和卡版之前提出的驾驶舱中的视觉设计不同,驾驶舱中视觉的工效设计主要是指把机作为把人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的接口,应该如何让人与环境更好地结合(当然还有美学设计,色调、构图,等等);而在刀具应用中则主要讲的是美学设计。美学带给使用者的舒适我认为也是不能忽略的。毕竟,尽管从字面理解,工效学关注的是效率,但是舒适、融洽、和谐才是工效学的最大诉求。

    说到工效设计好的手柄形状,我没有尝试过拖把柄,不过经常握ASP,不知道能不能YY一下。我觉得ASP的柄并不舒服,手心的肉会被挤到。我认为最舒服的手柄形状是纺锤,或者说是以纺锤形为基础的手柄形式,蜘蛛的C36、C63、C81、C90以及Emerson的CQC-12都有比较明显的纺锤造型,而这几把刀都是我觉得量产刀中工效设计比较优秀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6 14: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0-13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纺锤,或者纺锤的变形, 我附议J版, 毕竟人的手心是蛋形的。 卡版说到战用刀, 冷兵里, 无论中国剑,欧式剑, 单手握的刀剑中纺锤形不算少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seonly.cn/

    E版说拖把那些方向性不重要的,刀柄纯圆急切间感觉不到刀刃方向会出问题的。起码切面有椭圆型吧。
    如果说要适合多种持握,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课做参考。唯一刀要区分刃区,和把截面做成刃区稍窄。
    羽毛球的手柄是够双手持握的长度,单手运用是随时调整握持部位,棱角让你可以清楚知道出手的角度。当然这和运刀不同,没必要照抄。
    我觉得好的刀柄的人机工学,日本刀是比较好的,即可握持柄的任何位置,又会让你感觉到刀锋的运作方向。
    瑞士德军,用哪个工具都不难受,我也觉得很好。
    既然是人机,机做出来是给人用的,人要用的舒服,不舒服自己改。但如果没用过,没砍过就别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抬一下杠,哈哈。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是急切间感觉不到刀刃方向的?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视线范围以外?

    同时,日刀的方向感,大部份不是来自手柄的吧?(如果日刀无反,手感会有什么变化?)

    另技术探讨:请各位认真回想一下,自己用刀时,具体是用手的哪个部位感知切削工作点方位的?(这正是重中之重,值得一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PJ说的纺锤形,未必适合用在ASP上,这个很容易验证,去自行车店买个纺锤形手把,套在半截水管上试试便知。
    {:3_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10-13 11:22 编辑
    PJ说的纺锤形,未必适合用在ASP上,这个很容易验证,去自行车店买个纺锤形手把,套在半截水管上试试便知。
    {:3_55:}
    ericf 发表于 2009-10-13 10:42

    当然,甩棍毕竟不是刀。事实上我觉得ASP的手柄作为甩棍很合适。

    小抬一下杠,哈哈。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是急切间感觉不到刀刃方向的?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视线范围以外?

    同时,日刀的方向感,大部份不是来自手柄的吧?(如果日刀无反,手感会有什么变化?)

    另技术探讨:请各位认真回想一下,自己用刀时,具体是用手的哪个部位感知切削工作点方位的?(这正是重中之重,值得一谈)
    ericf 发表于 2009-10-13 10:29

    我用刀切割分两种情况,除了少数精细切割的情况外,一般都是大拇指按在刀的背齿上,剩下4指共同与大拇指施相反方向的力,以靠近小指的手掌为支点,呈单向杠杆姿态。
    精细切割的时候,我会用大拇指和中指的第一个指节夹住主轴,食指按在刀背上,小指、无名指和靠近小指的手掌夹住手柄的尾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icf 于 2009-10-13 11:45 编辑

    从头说来。长…………

    握持的方式有N多种,工作的姿势有N+多种。实际上的受力情况却是基本一致的。我要拍很多图片一一说明,得花时间。

    先来概括一下:
    一个物体(刀具)要被固定,然后以某种形式运动,并承受特定方向上的阻力。
    那么这个物体(刀具)首先要获得一个稳定的支撑,在接触目标前。
    如果单个支撑物可以提供某一方向上的压力,那么保持稳定需要且只需要3个支撑点。
    这3个点都在人手和刀之间接触的部位。其中中点的受力方向和首尾两点是相反的。

    有趣的事情来了,当刀具接触到目标物时,这三个点的关系改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来说,更像是支点变了,支点从手掌变成了拇指,单向杠杆变成了双向杠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刃和目标物的接触点变成了前方的支撑点。
    现在要在刀和手之间的接触部找出新的中点和尾点,当然可以是在原来的三个点之中选,但也可以不是。

    (我们清谈不上图,下盲棋,就怕其他人受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不清楚,单向杠杆还是双向杠杆完全看选哪个点作为支点,事实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支点。
    暂且都说是双向杠杆好了,静态握持的时候支点是四指,两端分别是拇指和手掌。切割时的趋势是支点转向拇指,两端分别是刀与被切割物的接触点和四指。
    我的经验是,如果握持比较紧,比较固定的话,一般切割时后面两点会是静态的前两点。但这恐怕也和我握持手法相对单一有关。我喜欢把大拇指放在背齿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支撑点变换,每一刀都要进行一次,而且根据下刀的方向变化,对于点的选择也会有所取舍。可好玩了。

    现在我们要不要统一一下称呼,以便于开展进一步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刀与目标物接触的位置称为“触点”,把中间施力的位置称为“压点”,把后面支撑的位置称为“定点”或者“顶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