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46
注册时间2010-2-6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source/plugin/dsu_paulsign/img/emot/kx.gif) | 开心 2017-1-12 09:55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如何找食物与饮用水
在户外,假设你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了任何装备,你首先需要保持能够活动的体力,这样才能有能力考虑其他的事情。而吃喝就是保持体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水对人体有多么重要我就不重复了,那如何寻找可靠的饮用水呢?不要和我说什么净水药片、过滤器什么的。要记住,在这个讨论中你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可怜的内裤也被狂躁的猴子剥个精光。
首先,我们要判断什么水源可以直接饮用,有一个快速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往水源里吐口唾沫(注意,不是浓痰),如果能很快的散开的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如果散得较慢的就要慎重,如果久久不散的就千万不能喝。原理就是洁净的水表面张力小,脏的表面张力大,更详细的解释可以上网查查什么是表面张力。
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以饮用的水源,水源比较浑浊的话可以采集纤维比较多的青草,用嘴咀嚼成纤维(这个时候你也能多少补充点水分了)然后用纤维团(至少要有两个拳头那么大)吸水,注意不要吸太多。然后等待过滤好的水一滴滴的滴下来,这个时候可以用比较大的树叶收集,或者直接接在手上。观察后再饮用。
如果连浑浊的水源也没有,或者过滤后都无法饮用,我们只能在植物中收集水源。
一般来说,成乳浆状的植物汁液基本上都是有毒的,少数除外。在饮用之前先用舌头尝试,若有强刺激性的、舌根发麻、发苦的一般也不能饮用。宽厚、多汁的植物是较好的水源,比如说芭蕉、仙人掌之类的。一些多年的老藤里一般也有不少水分、多年生的竹节发黄的竹子靠近根部的竹节也会有有水。至于北方的山区我就不知道如何在植物中找水了。不过一般来说北方的山区冬天都很容易找到冰雪,夏天的时候很容易在冲积沟里找到水源的。
在高海拔地区或者寒冷地区很容易找到冰雪,如果在地表无法找到冰雪可以翻开背阴处的石头,往往石头下面会有积冰。
据某些人反映,在没有十分渴之前主动饮用海水,可以替代淡水,这个我没有实验过,但是可信度十分高,因为有个人专程实验过,饮用了52天海水。有另一种说法是海水:淡水6:1可以饮用,这个我实验过了,是可行的。
如果你有多一张塑料薄膜,又有别的方式可以取水了:在地上挖个坑,里面放上采集到的植物,在坑上面覆盖薄膜,放一个小石头在薄膜中间,让中间最低,然后就可以看见淡水一滴滴的汇到中间去了。这种办法在沙漠中都是有效的。
如何采集食物与生火
在很多野外生存教材中都把生火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这里我有不同的意见。
首先,当陷入困境之后优先考虑的是脱险而不是生活的舒适性,如果你身边有比较方便的火源的话不妨生点火,若没有方便的火柴、火机,我觉得把大量时间花在什么钻木取火上还不如尽快寻找脱险的路径上,毕竟几天不生火也并不是致命的。如果确实有必要生火,可以尝试钻木取火,不过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寒冷地带可以尝试用冰来做透镜,成功率不错的。
比较容易采集的是植物的果实、根茎。很多植物的嫩叶也是不错的食物,平时多看点可实用植物的书籍,至少要掌握识别20种自己经常去的地区的可食用植物的能力,具体的品种我就不多说了,免得本文成为植物教材。
动物并不是一种很容易捕捉的食物,对于没有太多捕猎经验的人来说几乎是无法捕捉到满足消耗的食物的。容易采集的动物类食物是水生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以及陆生的昆虫等。正常人都很容易捕捉到,只是需要克服一点心理压力而已。并且在没有火的时候,这些食物比肉类更易于吸收。
如何分配采集食物的时间和运动的时间?
要时刻牢记,你只是要尽快离开险境而不是在深山老林里做一个野人,所以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下套子、钓鱼等花费时间的采集食物方式上。在判断好方向和路径之后(如何判断方向和路径有专门的篇幅述说),你应该在路上随手采集可以使用的昆虫、水生软体动物、植物根茎、嫩叶等食物充饥,除了在夜间休息的时候,不要花费体力去生火。尽管生吃一只蚂蚱会使现在的你觉得十分恶心,但是你吃了五个之后你甚至会觉得有炝虾的味道,而且一天有2、30个蚕蛹、蚂蚱、田螺之类的进肚子,也可以维持生命了。
当然,会有人指出这些食物中很有可能带有寄生虫,我的回答是:水生动物寄生虫较多,但是在无人区会好一点,你可以收集到晚上一起生火煮熟再吃。但是即使在没有条件生火的时候生吃得了寄生虫病也无所谓,回到城市后很容易治愈。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昆虫几乎很少有寄生虫,尤其是蚂蚱。据我所知的有寄生虫的昆虫是冬虫夏草。(开个玩笑,冬虫夏草其实里面不是寄生虫,是真菌。)
提起昆虫,人们就会想到蚂蚁、蟋蟀、蜻蜓、蚂蚱、蝉、毛毛虫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捉来玩玩,观赏一下未尝不可,但要作为食物吃进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觉得难以想象,说不定还会恶心呕吐。其实,昆虫作为人类食物吃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作为食物食用的昆虫约有数十种。
为了进一步“激励”忘掉外活动者吃昆虫的勇气和兴趣,笔者在此列出昆虫的主要营养成分。昆虫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物质如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的含量也很丰富,还有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根据资料分析,每100毫升的昆虫血浆含有游离氨基酸24.4--34.4毫克,远远高出人血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也极高,烤干的蝉含有72%的蛋白质,黄蜂含有81%的蛋白质,白蚁体内的蛋白质比牛肉还高,100克白蚁能产生500卡热量,100克牛网却只能产生300卡热量。
昆虫作为食品除了有上述优点外,还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获取等特点。因而在野外遇险时,昆虫往往是遇险者的首选食物,笔者自己在野外就吃过十余种,感觉味道还不错。为使户外活动爱好者对可食用昆虫有一些了解,笔者在此列出我国野外较易获取,口感尚好的可食用昆虫,捕捉及食用方法,供打算吃昆虫的“勇敢者”参考。虫名后标有“*”号者为首选食用昆虫。吃昆虫时,可根据当时自己的条件,选择烤、烧、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蝗虫 食用其成虫或幼虫,各种蝗虫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带树叶的枝条扑打,或用塑料薄膜平铺在地上将蝗虫驱赶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虫无法逃跑易于捕捉。
蝼蛄 食用其成虫,徒手捕捉,或在夜间用灯光引诱。
蟋蟀 食用成虫,徒手捕捉或用树枝扑打。
螽斯 又叫蝈蝈,捕捉方法与蟋蟀相似。
家蚕、柞蚕 主要食用蛹,系家养昆虫,野生的不易遇见。 蛾类 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种蛾类,由于其幼虫体表多长毛,外貌丑陋,一般多选择吃蛹。
蝶类 各种蝶蛹均能食用,幼虫子较蛾类幼虫而言,大多数种类不长毛,也可食用。
白蚁 食用成虫和卵,寻找蚁穴掘取。白蚁分为生活在树木中和土壤里两大类型,树牺的白蚁体色纯白,食用没有异味。而地牺白蚁多为棕褐色,食用时有一点怪味。
蚂蚁 食用成虫、幼虫、蛹、卵,寻找蚁穴掘取,或用食物诱捕。食用蚂蚁要特别注意蚂蚁中臭蚁科的种类有毒,不可食用。臭蚁个体小,尾部上翘,有异味,易与其它蚂蚁区别。
蝉* 食用成虫,用树枝扑打或用胶杆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滩边有时可见到饮水后死亡的蝉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 成虫、幼虫均可食用,成虫用树枝扑打,或胶粘,也可用网捕。幼虫用网具在水中捕捞。
负子蝽 食用成虫,用网具在水中捕捞。
石蚕 食用幼虫,幼虫生活于溪流中,用丝将几块石头粘在一起构成牺身之处,徒手在水中捞取石蚕的石窝,捉取幼虫。
天牛 食用幼虫,幼虫生活在木材里,蛀木为生,选择多虫眼的枯树枝将其划开,寻找幼虫。
螳螂 食用成虫、幼虫,用手直接捕捉成虫或幼虫,螳螂卵也可食用。
龙虱* 成虫、幼虫均可食用,用网具在池塘、河流里捞取。
蜂类 包括胡蜂、黄蜂、蜜蜂,食用成虫、幼虫和蛹。找到蜂巢后用火烧死成虫后,才可收集幼虫和蛹。收集蜂类即使用火烧也有被蛰伤的危险,要选在夜间进行,多准备几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时将自己的头、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护起来。
在野外活动中,蚯蚓、蜘蛛、螃蟹、虾也常被作为食物,但它们都不在昆虫之列,故不在此述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