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7|回复: 9

论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大家尽管各疏己见,俺只管转贴不评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论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



    去年11月底,在sonicBBS网站古代战争论坛的《古代欧洲的军队肯定不行嘛》一文的回应中 ,TIGERyj先生就中国与西方铁兵器的普及时间问题对史学界的普遍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中国的铁器普及远比西方来的迅速,”这令我惊讶。因为根据学术争鸣的惯例,非常的观点必须有非常的证据作为支持。而TIGERyj先生却始终没有就他这一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观点提出过哪怕是一个真正的证据,更不用说是足够支撑其观点的非常过硬的证据组合了。为了使大家能够了解关于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史学界的普遍观点以及有关的古文及考古资料,我写成此文,对这一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一简单的说明,介绍史学论著、古文资料、考古证据和有关技术,以澄清史实。笔者不是历史专业出身,才疏学浅,谬误之处一定不少,欢迎专业人士及广大网友指正。

              关于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的一般观点

     TIGERyj先生称:“ 如果随便找个历史学家写的什么论著就可以而不用以考古文物为实据的话,那我还可以说最早普及使用铁的是亚特兰帝斯人呢??因为古希腊的文学里称道过亚特兰帝斯的军队战力强大和铁装备的先进。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这句话反映了他史学著作阅读量的不足。事实上,关于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史学界早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
    现摘录较常见的书籍的有关段落于下:

    1。《中国军事史略》上册  高锐  主编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2年3月第一版 该书是中国军事史方面较权威的著作,编者高锐是研究先秦军事史的知名专家。
    第五章 春秋军事 第三节 武器装备与作战方式的发展 第96页“刺杀格斗兵器。基本上仍是西周时期已有的戈、矛、戟、剑等。兵器材料仍以青铜为主,”第97页“矛 矛头,仍为青铜质。”“剑。。。剑质虽仍是青铜的但形制改进了,质量提高了。”第98-99页“箭镞虽仍为青铜质,但形制有了较大的改革,”
    第六章 战国军事 第三节 铁兵器的使用与战术变化 第151页“春秋文献很少提及铁兵器及其运用,但战国文献提到铁兵器及其应用的情况就很普遍了。”“在已出土的上千件先秦铁器中,绝大部分是战国中晚期的。”第152页“战国出土兵器仍以铜兵器为多,”

    2。《中国战争史(一)》武国卿  慕中岳  合著 金城出版社出版 1992年7月第一版
    第一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总论 第八节 七国军制装备与军事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 兵器装备的进步 第59页 一、兵器方面的发展 “春秋时期,战争使用的兵器有戈、矛、戟、剑、刀、弓矢等,一般用铜制造。进入战国时代、(该标点原文如此,应用逗号为妥——引者注)冶铁技术有显著进展,用于兵器的改革与制造,促进了兵器的发展。”

    3。《中国军事经济史》  王其坤  主编 解放军出版社 1991年6月第一版 该书是有关中国古代军事经济的论著中比较好的一本,缺点是错别字较多,有前后矛盾的现象。
    第二章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春秋时期的军事经济 第三节 春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和军事生产 第34页“冶铁业是春秋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手工业。”第35-36页“春秋时期的兵器,大部分仍旧是铜制。”“春秋初、中期,冶铁业得到初步发展。但是,铁的产量少、质量差。生产出来的熟铁缺乏碳素,性柔软。生铁含碳素过多,性硬而脆,都不适应于制造兵器。因此,在相当一个时期,摒弃装备的主要原料是青铜。。。。可是到了春秋后期,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于是,铁运用于兵器生产。”
    第三章 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期的军事经济 第二节 军事经济发展对战争规模和方式的影响 第45页“战国时期兵器生产有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铜兵器生产为主转向以铁兵器为主。”“很多国家逐渐淘汰了铜兵器。”“铁兵器取代铜兵器,标志着我国军事手工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从以上看,似乎著者认为中国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时间是战国。但接下来,在第五章 西汉时期封建国家军事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节 西汉中期的对外战争和战时军事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106页又有如下语句:“西汉中期由于冶铁实行官营,促进了冶铁规模的扩大和冶炼技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西汉中期的兵器制造已盛用铁,铁兵已基本取代铜兵而完全居于主导地位。”这里又以西汉中期为铁兵器基本取代铜兵器的时间了。
    我认为,联系上下文来看,著者还是认为西汉是铁兵器取代铜兵器时间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到图书馆阅读。

    4。《先秦军事研究》论文集  由军事科学院战略部  后勤学院学术部历史室编 金盾出版社 1990年5月第一版 其中的《考古所见战国齐兵器种类及有关问题》(杜宇 孙敬明撰文)该文详论了战国时期齐国兵器出土发现的情况,但无一处讲到故齐地曾发现铁兵器。全文仅出现了一个“铁”字,并且与文章主体无关。《略论先秦时期兵种的变化及武器装备的发展》(何贤武 撰文)一文中则写道:“到战国时,虽然铁兵器尚未完全取代铜兵器,但已经充分显示了作为新的生产力代表的的优势,到了汉代就基本上取代了铜兵器,成为军队中的主要武器,”(这句话有问题,战国时的铁兵器与铜兵器之比到底怎样?如果仅仅是“尚未完全取代铜兵器”,那么又怎会迟到汉代才“基本取代铜兵器”?“汉代”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汉代”当指“西汉”,文章却没有说明。另外,铁兵器也不是什么“新的生产力代表”,它仅仅是一种新式的武器,与生产力关系不大,生产力比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低得多的赫梯、亚述装备铁兵器的时间却比中国早得多。铁制农工具才真正是“新的生产力代表”。尽管有以上问题,但作者的基本观点还是清楚的。——引者注)

    5。《战术史纲要》卢林  著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该书有的语句含义不太清晰。第73页“(中国)到了春秋末期,已开始用铁制造兵器了。”“到了战国时代,···从这时开始,我国的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的地位。”(这里的含义就不清,到底作者认为中国的铁兵器何时取代了铜兵器?是战国时期就基本完成了兵器铁化的过程,还是这时才开始了兵器铁化的过程?由于在以后的篇幅里作者再未涉及这个问题,即使看完全书,读者仍然不知道作者的本意。——引者注)

    6。《世界全史-新编世界军事史(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一版  该书是近年来比较著名的“大部头著作”,其中的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龙源 于可 著)第139页写道:“春秋兵器为青铜制造,大体可分三类。”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岳庆平 左芙蓉著)第135页写道:“秦汉时期的武器多为铁兵器、铜兵器已极少。”(这里也存在问题。众所周知,秦汉时期上至前221年,下至后221年,如不加详细说明,读者很难弄清作者的观点。至于对这个结论的看法,我下面还要提到——引者注)

    7。《中国上古军事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著者为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高锐。在《中国军事史略》出版三年后,作者关于铁兵器普及时间的观点并没有变。因此这里略去该书第五章的有关内容。在第六章 战国军事史的第六节 战国时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兵器的改进 第455页写道:“青铜兵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制造技艺达到了古代的高峰。”“但战国前中期,格斗兵器仍沿袭春秋时代的,兵器质材仍是青铜,后期,铁兵器才用于装备军队。”第457页“不过,铁(钢)剑在战国时代兵器总量中还不占优势,青铜剑仍是战国剑的主流,”第458页“皮甲胄、铜甲胄是战国时代的主要防护兵器;铁甲胄虽已出现,但并不占主要地位。

    8。《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谢国良 袁德金著 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该书也存在语焉不详,前后矛盾的情况。
    关于铁兵器的普及时间,该书在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 第二节 军事概况中写到:“春秋战国,铁兵器的运用渐趋普遍,并取代了青铜兵器的地位。”第160页第六章 秦、汉时期军事思想 第二节 军事概况“这一时期(指秦、汉)铁兵器完全代替铜兵器。被看作兵器和生产工具铁器化的完成时期。”这些话的问题在于“取代了青铜兵器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还是在军队中成为了好兵器的象征?或者是在数量上也超过了铜兵器?并且春秋战国的时间跨度很长,笼统的说意思不够明确。

    9。《战国史》(增订本)杨宽  著  1955年9月第一版 1998年3月第3版第10次印刷。这本书是战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之一。该书第303页写道:“春秋时代武器都是铜制的”,“战国时代铜兵器有显著进步。”第304页“同时,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矛、戟、剑等武器逐渐改用铁制。”第308页“战国后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开始制造铁胄、铁甲。”

    10。《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我国史学界的泰山北斗白寿彝同志任总主编,徐喜辰、斯维至、杨钊主编。上古时代(上册)第385页“春秋时期的兵器虽然仍用青铜铸造,而在农具、木工具方面已经采用铁制的了。”“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春秋时代的铁制工具出土数量毕竟很少,这表明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还很不普遍”

    11。中国科技史话丛书之《古代兵器史话》杨泓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5月第一版 该书的水平较高,体系完整。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兵器,对于非专业的网友来说,看这本书已经足够了。关于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该书的叙述无疑带有很大的权威性。其第82页写道:“但是在战国晚期,钢铁兵器和防护装具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还不成熟,”第84页“钢铁兵器成为战争的主要兵器是在汉代才实现的事。”第99页“这种变革的很关键的时期,是汉武帝时期,待到东汉时期,这个变革就完成了。”

    12。《中国通史·第二册》范文澜  著  人民出版社 1978年6月第五版 关于范文澜同志在史学界的地位,我想用不着我来多嘴。人民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界的地位,当然也无需多说,该书是范文澜同志的代表作,以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见长。总体水平高于国内绝大多数史学著作。(包括近年来许多大部头著作)我建议每个历史爱好者都借来好好阅读一番。
    该书第75页“战国时期,楚、韩等国的‘巧治’应用炼钢(刚铁)术制造某些兵器,但直到汉文帝时,兵器仍主要是铜制。汉武帝设铁官后,推广炼钢术,全国铁官都能炼钢造兵器···近年来辉县、长沙发掘西汉墓葬,证明自汉武帝时起,长铁剑及铁刀代替了铜兵器。炼钢成为普通的技术,正是官营冶铁的效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school.com.cn/

13。青年文库之《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79年3月 为了尽快改变文革造成的青年文化知识缺乏的状况,国家对这套普及性的丛书予以了极大的关注。第一版印数即达20万之多,该丛书在当年几乎普及到了每一个青年。不过大概作者本人也未曾料到,24年后、文化发达的21世纪,依然需要这样过时的书来向一个大学生普及一个简单的历史常识!
    该书第112页 汉代冶铁生产有哪些发展?中专门讲述了中国铁器普及的历史。“到了战国,使用铁器才比较普遍起来,形成冶铁生产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尤其西汉中期以后,铁的生产量猛增,技术迅速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古代冶铁业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汉代铁的应用比过去广泛。铁器逐步取代了铜器。以兵器为例,汉武帝前,铜铁兵器往往同时出土;武帝以后,铁兵器占了主要地位;东汉时期,主要兵器已全部为铁制。”(请注意这句话,在该丛书出版后的许多历史读物都原封不动的照抄了它,直到今天。——引者注)

    我查阅的史学专著、通史、论文集、历史教材和普及性读物共计21种。在未提及的其他书籍中,除一种以外都无一例外的主张中国铁兵器基本普及是在西汉时期。唯一的例外是经济史学家陈振中所著《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陈振中先生认为中国铁兵器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作战兵器。[见该书下编 铁器的使用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崩溃 第十三章 先秦铁器的使用二、战国时期钢铁器物的普遍使用和业铁技术的巨大发展(二)铁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铁兵器到战国晚期已成为主要的作战武器 一节]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原因在于:一、陈先生对古文的运用和解释似有偏向性。陈先生的古文资料并没有超出我收集到的范围,从原文看,根本都不能证明战国后期铁兵器已占主要地位。(可以参阅我下面的引文)而且,在抄录《史记·秦始皇本纪》时,不知是否疏忽,恰恰少抄录了关键的一句话:“以弱黔首之民”,如果当时铁兵器已占兵器的大部分,那么单单收缴铜兵器,又怎能“弱黔首之民”?二、考古表明,汉前期的铜兵器仍然是经常出土的,在西汉前期还往往在数量上超过同地出土的铁兵器。远不是在秦之后就“基本结束了”其历史。(这点在下面还要提及)三、即使是贵族墓,其中的殉葬兵器也是实用型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根本没有以仪仗兵器代替实用兵器殉葬的风俗,相反,当时的丧葬习惯是尽可能模拟墓主生前的生活,一般以墓主实际使用的器物殉葬。事实上,中国早期的铁钢兵器大多是在贵族墓中找到的。四、最主要的是,即使武士的墓也无法证明战国时铁兵器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陈先生的有关证据有三条,其中两条出土铁兵器较少,难以说明问题。唯一出土铁兵器比较集中的燕下都群葬坑是非正常墓葬。形成时的情况到底如何,历史背景是什么,都不清楚。在更充分的证据出现之前,史学界现在还难以下结论。相反的,铜兵器出土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各种墓葬中都有许多例子。[关于春秋战国的墓葬风俗,请参看《百卷本中国全史·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关于出土铜兵器的情况,推荐《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袁仲一 著 文物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一版) 该书是研究秦兵马俑的权威之作,篇幅极大。可以说对于秦兵马俑的方方面面,包括对战国后期铜兵器的一切有关问题都已经有了详细的阐述。如果哪位网友对秦兵马俑兴趣很大,更应该购买该书。我在本文后面还要将其中直接涉及铁兵器取代铜兵器问题的一段作为附录。]
    到目前为止,支持陈振中先生的学者并不多。
    综上所述,目前历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铁兵器基本取代铜兵器的时间是在西汉中期或以后,到东汉这一过程完成。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1。战国后期铁兵器是否占据了主要地位?目前认为“没有”的学者人数较多,一些大家如郭沫若、范文澜均持这一观点。2。中国铁工具和农具是什么时候占据主要地位的?有战国说和西汉说两种。这两个分歧都没有达到辩论的程度。关于这些分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参阅我在文中列出的各种著作。
    也就是说,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进程是在耶元前2世纪后期开始-后1世纪初完成。
    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
    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现摘录西方史学家的观点于其下:
    1.  encyclopedia americana  copyright (c) 1990 by Grolier Incorporated  在该书的IRON AGE 欧洲义项下写道:”在相同时期(约前十二世纪——引者注),铁的使用开始传入欧洲.主前十一世纪,希腊克里特岛的坟墓中已经放有铁器;约在主前900年铁器出现在意大利的villanovan族中,根据传说可能由来自小亚细亚的特洛依人(Etruscan)引进。约在主前700年,第一个大规模的铁器制造中心在现代奥地利的Hallstatt地方发展起来。当地含量很丰富的锰铁矿竟然不需要碳化。(此句意思不明,作者的本意大概是说用当地产的铁制造的铁兵器不需要一般制造铁兵器的碳硬化过程就足够坚硬了.---引者注)Hallstatt的铁制长剑,可能是凯尔特人崛起,并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统治中欧和西欧的主要原因.随着凯尔特人的扩张,铁的使用也遍及欧洲,许多地区结束了以青铜复制Hallstatt长剑的历史。···到了主前500年,铁和铁的生产在相当于现代的德国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已经很普遍。在不列颠,历史悠久的青铜制造业仍很重要,铁器制造业的引进因此较晚,但到了主前450年,铁也取代了青铜。···”在其他地区义项下明确写道:“铁的使用在主前六世纪才首次传入中国——比北欧还晚。”

    2.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该书第三章 巨人时代 罗马的军事体制(主前220年以前)写道:”(罗马)每个士兵还配有用于刺杀的短剑,大约有1.2米长.””罗马的重标枪或标枪,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武器。这种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铁头插入木杆中。”在同一章 秦朝的军事体制 中,作者写道:“主前2—3世纪,中国看起来在武器设计方面已经远远的领先于西方,但在冶金术方面则明显的落后,中国在秦始皇时期才开始使用铁兵器,而且还仍然保留大量的青铜兵器。在此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地中海世界的军人们已经开始完全使用铁兵器了。另一方面,中国的铜兵器似乎非常尖锐,在硬度和韧性方面,可以与同时代西方的铁兵器相比。”
    从这些话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除了那些已经讲得很明白的话以外,还可以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罗马的短剑并不真的“短”,事实上全世界最长的青铜剑是中国嬴政兵马俑坑中出土的94。8厘米剑,从青铜的特性来说,很难再超过这个长度。长达1。2米的剑,必是铁剑无疑。罗马短剑的长度有各种规格,最短的规格是两英尺长(约合66厘米)。仍比战国时期中国地区一般的铜剑长,而与同期的中国铁剑相当。所谓“短”,当是与投枪等长兵器相比较而言的。
    当然,这段引文也有错误,就是关于中国铁兵器开始使用时间的说法。现在根据考古资料,可以肯定中国地区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兵器了。

    3.<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文版(在书店及图书馆未找到英文版——引者注)。缪吕肯  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吴象婴 梁赤民 译 P170“不过,这一阶段(指铁器时代——引者注)——在印度,大约是公元前800年;在中欧,是公元前750年;在中国,是公元前600年。”

    4.在国内的世界史著作在这方面也是清楚的。《世界史·古代史》(主编  崔连仲  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 1986年8月第四次印刷。)该书第五章 古代希腊 第二节 荷马时代 第203页“公元前两千年代末至一千年代初希腊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第204页 第三节 奴隶制城邦的形成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早期希腊。这时希腊各地社会生产力有新的增长。铁制工具逐渐普遍应用。装有铁铧的犁、铁锄和铁锹等农具的广泛应用,使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成片的得到开垦和深耕。”第七章 古罗马共和国 第一节 上古意大利和罗马的“王政”时代 第291页“发掘表明,约公元前一○○○-八○○年间意大利已经开始过渡到铁器时代。第295页“‘王政’时代的罗马,由于铁制工具的普遍运用,并在伊达特里亚和希腊文化的影响之下,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尽管近年来狂热民族主义在中国史学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是“提前”中国科技发明、发现的时间直至中国文明本身的长度,夸大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等),但目前无论在中外史学界,关于中国与欧洲铁器普及时间的先后,意见仍然和过去一样完全一致——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是百分之一百的肯定:中国晚于欧洲。

    除列出了引文的书籍外,可供参考的书还有《中国小通史》(长城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和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历史》--先秦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张岂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作者:张岂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两书均为2002年5月出版),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在考试时可作为选择题,占1-2分。

               中国古书中的资料

    在研究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时,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研究史料,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著作最完整、最丰富、最详尽、最可靠、水平最高的,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即使是中国的史料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在中国史书中,主要的问题是:
    1。托古。在中国古代,托古著书的现象很突出。先秦著作大部分夹杂有后人的“私货”。显然,用后人的说法来证明当时的现状是不可靠的。
    2。文言。中国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因此可以长期使用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在先秦,文言还是基本与口语相近的,但后来文言长期使用,渐渐脱离口语。一些用语从字面看上似乎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加之年代久远,因此先秦文献的翻译历来是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例如《墨经》中关于光学现象的一段话,就很难解释,至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译文。
    3。文学化的弊病。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写什么文章都力图实现文学化,他们的著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加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但却不利于科技知识的保留。我们今天很难清楚到底先秦古文中的一些数字究竟是实指还是虚指,从古文中往往也很难了解某项技术的工艺流程。
    4。专业不对口问题。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是纯粹的书生,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懂得科技的人就更少,一个外行人叙述技术问题,难免有偏差。
    5。近年来狂热民族主义给历史学界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古文方面,主要的表现是任意解释古文和偏用古文,怎样解释对表现中国的“优点”和“长处”有利就怎样解释,哪段古文对“中国最好”的论点有利就摘用哪段,而对于相反的资料,无论意义如何,均一概略去不登。
    因此在引用古文时,要注意鉴别。
    目前有关先秦铁器使用情况的主要有如下几条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最为经典的和最能说明春秋时期铁器使用情况的是《国语·齐语》中据说是管仲说的话:“美金以鋳劍戟試諸牛馬惡金以鑄(金且)夷斤(屬刂)試諸壌土。”尽管管仲有没有说过这话不清楚,但《国语》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这句话可以说是表明了早期铁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低下地位——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初遇铁时的如获至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恶金”亦有说法认为也是青铜,不过是较劣的青铜。但现在普遍认为是指铁。
    用书:(《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  1978年三月出版 第二百四十页)

    二。《管子》的记载:在《管子·地数篇》中有“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零九”的记载。其海王篇说:“  今鐵官之數曰一女必有一(金咸——古文中有不可用輸入法表現的字我只能用拚字的土辦法表現,下同)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令(古本為‘今’)(金咸)之重加一三十(金咸)一人之籍也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鐵之重加七三耜鐵一人之籍也(注:此处之‘七’王引之认为应是‘十’)。”  (用书:《管子轻重篇新诠》 马非百 编成 中华书局1979年12月 第二百零二页)
    需要注意的是《管子》一书中文章的作者时间跨度从战国到秦汉都有,但以战国为主。而上面那条海王篇中的资料有“铁官”字样,而铁官是秦朝时才设立的,因此可以肯定海王篇的作者至少是秦时人,所以这条引文反映的应当是秦以后的情况。在第一条引文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铁器普及时期,人们已经知道了铁矿比铜矿多得多。

    三。《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夫矢來有鄉(通“向”,下同)則積鐵以備一鄉矢來無鄉則為鐵室以盡備之”的话。“积铁”有两种解释:铁盾或铁甲。而“铁室”也有两种解释:防护全面的铁甲或铁屋子。我难以断定正确的解释。
    用书:《韩非子集释》陈奇猷  校注  上海出版社1979年7月新一版 原版为中华书局出版。 摘第五百三十六页 卷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四。《荀子》中有:“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革合)如金石宛鉅鐵釶慘如蜂虿轻利(亻票)(辶敕)卒如飄風。”的话。其中的鉅指大钢,釶指长矛。以今人的看法,并不觉得蜂蜇有什么惨的,可能古人的想法不同。(《荀子·议兵》卷十议兵篇第十五  第二百八十一页)  用书: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荀子集解》 清 王先谦 编 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一版

    五。《孟子》中有著名的问句:“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用书:《孟子正义》清  焦循  撰 中华书局1988年10月第一版 摘该书第三百七十页 滕文公卷十一 孟子卷第五 滕文公章句上

    六。《吕氏春秋》有一段话:“趙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穴鳥,一作鳩)衣鐵甲操鐵杖以戰而所擊無不碎所衝無不陷”。注:铁杖在考古中发现不多,尤其是古文中这种较大的铁杖,还没有实物发现。
    用书:《吕氏春秋集释》许维遹  编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5月第一版 引文摘自卷二十一开春论第一

    七。作为中国早期第一种信史,《史记》中的资料比较多。如:“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壯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吾恐楚之圖秦也”(卷七十九:范雎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鐵錐錐殺晉鄙”(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在《苏秦列传》中,有“铁幕”字样,《索隐》对此的解释是“谓以铁为臂胫之衣”。在《秦始皇本纪》中,有张良命壮士使用巨大的铁锥投掷秦始皇车队的记载。
    注:这种巨型的铁锥,在考古中也没有发现。
    用书:《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  摘自第两千三百八十一页、两千四百一十八页。

    在信史中基本上就是这些,如果加上近年来以不认为是史书的《战国策》,那么还有以下的情况:韩策一也讲到了“铁幕”,还有“陸斷牛馬水擊鹄雁當敵即斬”的话。
    用书:《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版
    注:《战国策》之所以不再被认为是可靠的史书,原因在于其史实差错太多。关于这点可以阅读近年来的研究文章和译本。
    从总的情况看,汉代之前有关铁器的古文资料不仅少而分散,而且很少有关开矿、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段落,甚至西汉初期也很少,表明铁器的制造工艺中国地区的人们还不熟悉。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的铁工具和农具已经比较普遍了,在古文中有关的语句相对较多。而铁兵器很少,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新式武器来加以描写。
    相比之下有关铜兵器的资料就很多,而且在工艺流程方面有完善的记载。
    一。《吕氏春秋·季春纪第三》“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無或不良百工咸理”。
    请注意:在西汉之前,中国人对金属往往区分得不很清楚。将除铁之外的所有金属都称为“金”。这跟中国金银矿产较少,主要使用铜货币有关。

    二。《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己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疆国篇第十六  卷十一  第二百九十一页)

    三。《周礼》“鄭之刀宋之斤魯之銷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地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上竹下可)吳粵之斤錫此材之美者也”“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土直)之工二。···攻金之工築冶鳧栗段桃。···”“(火樂)金以爲刃”。
    用书:《周礼》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年2月第一版  摘录冬官考工纪第六 第四百一十九页 第四百二十页
    在考工纪中还有一段著名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锺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转引自 第三异空间论坛-动漫讨论区 http://www.scitom.com.cn/home.html
    人教网 网址 http://www.pep.com.cn/index.htm
    中学化学资源网 网址 http://huaxue.hxtoy.com.cn/
    钱伟华工作室 网址http://dreamofeast.com/study/workroom/teacher/qianweihua/
    《新校正梦溪笔谈》胡道静校注 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第一版 卷三 辨证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ianshen360.cn/

 关于世界及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的合理结论

    考古学家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发现了耶元前3000年的铁器共十四件。其中一件为人工冶炼,4件为陨铁制品,其余情况不明。这些都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铁器。前2000年,亚美尼亚山地的基兹温达部落掌握了炼铁技术。最先制造的是铁兵器。从此铁兵器被当作珍品在两河流域各国之间流通。赫梯人在前1400年、腓尼基人和亚述人在前1300年已经普遍使用了铁器。赫梯衰落之后,它的工匠带着冶铁技术自愿或被迫的四处迁徙,扩大了冶铁技术的传播范围。前9世纪,古国亚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普遍使用铁兵器的国家。这成为它振兴的重要原因。在与亚述的战争中,新月沃地诸文明得到了血的教训,也纷纷普及铁兵器。用铁的潮流从这时起向外扩散。前九世纪,凯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黑人地区直到耶元后才开始冶炼铁器;印度何时进入铁器时代不详,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孔雀王朝初期,印度已经普及了铁器;东南亚普及铁器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才实现的;中亚游牧民族接受铁器较早,大概在亚述帝国之前就已经得到一些铁兵器了,前七世纪,他们开始冶炼铁器;美洲、大洋洲广大地区在近代之前始终没有使用铁器。
    前14世纪,通过海上民族腓尼基人,铁器传入欧洲。目前发现的希腊最早的铁剑是前11世纪时锻造的,比中国早至少300年。从这时起,希腊开始向铁器时代迈进,希腊有充足的铁矿,如著名的拉夫里昂铁矿。因此,历经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到前六世纪,希腊的铁器化基本完成。几乎与希腊同时,意大利也拉开了铁器时代的序幕,到了王政时代,罗马的铁器化也基本完成。但罗马有一个不利于普及铁器的弱点:铁矿不多。所以在征服西班牙之前,其铁兵器和铁工具、农具的普及受到了限制,但在各国铁产量和需求量均不大的古代,这是可以忽略的。另一方面,斯基泰人凭借东欧极为丰富的富铁矿资源,将冶铁技术迅速向西传播。中欧诸“蛮族”在匈牙利草原上接受了这种技术,由于中、西、北欧铁矿都多而富,各“蛮族”虽然文化经济落后,但依然在短短两百年间普及了铁器(前八-前六世纪)。最后一个青铜器据点——不列颠,也在前五世纪完成了铁器化。至此,全欧洲都进入了铁器时代。
    欧洲铁器时代的情况与其他文明基本类似,即铁兵器普及而铁工具和农具没有普及。原因在于中国地区以外的国家在14世纪之前一直仅掌握块炼铁/钢技术,这对于大量生产铁器十分不利,因此只能把有限的产铁量集中到兵器方面。直到14世纪,欧洲人仍然大量使用木、石农、工具。欧洲铁器时代的特点是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进展特别迅速。这要归功于欧洲丰富而优良的铁矿资源。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铁器之路就坎坷漫长得多。中国最早的陨铁制品出现在前十三世纪(河北藁城、北京平谷出土过商代的铁刃铜钺),并不比欧洲晚多少,但后来就长期沉寂。看来当时中国人对铁的冶炼方法还一无所知。直到西周末期,才开始炼铁。在这过程中,可以肯定中国地区得到了两河流域的冶铁技术,可能正是两河技术的引进,才结束了中国人不知道用铁的时代。在这五百年间,中国人为自己的闭塞付出了代价:在商代原本已经成为先进文明之一的中国地区,再次落后了。
    中国开始炼铁之后,发现当地铁矿炼出的铁质量很坏,完全无法与青铜相比,铁在中国被鄙夷的称为“恶金”。但偶然炼出的几柄好铁兵器又是那么的令人念念不忘,神剑传说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中国人不知道那是富矿的产物)。为了炼出传说中的神兵,工匠们开始努力。很自然的,他们必然借鉴青铜时代的经验。这一过程持续了很久,直到春秋末期,中国人都没有能够克服恶劣的铁矿的影响。青铜兵器继续占据中国所有的武器库,只有很少的富矿铁兵器作为稀世宝物点缀在军队中。不过这时炼制铁兵器的副产品——生铁铸造技术,开始发挥其在生产方面巨大的作用。
    生铁技术迎来了战国时代,这项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随着铁农具和工具的运用,华夏诸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并带动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突变。正如郭沫若所说:整个中国都沸腾起来了。生铁铸造是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同时,武器工匠仍在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钢铁热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与块炼钢技术结合,已经能够满足军队的要求。这样,到了战国中后期,铁兵器普及的障碍被克服了。
    但一项新技术要普及,必须经过经验的积累,在没有科学的古代更是如此。刚刚发展出来的钢铁热处理技术必须等待其成熟后才能占据优势。这时的青铜兵器也发展到了性能的极致。在成熟、实用的铜兵器与不甚可靠的铁兵器之间,各国统治者选择了前者。
    西汉是决定性的转变时期,这时的钢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制造的铁兵器显然已经在性能上压倒了铜兵器,并且青铜已经发展到了其性能的极限,而铁的潜力却深不可测。人们对铁的感情倾向已经由原来的轻蔑厌恶变成了赞赏,这时军队使用铜兵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了。
    刘彻皇帝继位后,中国开始向外大肆扩张。铜兵器在对付西北各国的铁兵器时缺点暴露无遗:昂贵,性能却仅能勉强与对手保持平衡。前104-101年,中军侵攻大宛,大宛军在希腊化战术和武器的支持下,抗拒中军,最后虽然失败,但得以保全自己的国家,中军死伤惨重。而铁兵器的表现却不然,中国精锐的“玄甲军”(即披挂黑色铁甲的骑兵),在入侵匈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射声校尉陈汤的说法,中军与匈军的战斗力对比是一敌五,很显然,用铁兵器才能得到这种效果。于是,刘彻皇帝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盐铁官营。不可避免的,在专制社会中,官营经济的弊病很大,如当时铁官只愿意制造利润丰厚的“大器”,不愿造利润少的“小器”,使得有的穷人只好用手拔草。但在铁器时代的这个关键时刻,铁专营确实是个英明的决定。首先,人民不得不购买大型的犁,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终于消失。
    其次,铁兵器产量激增,铁兵取代铜兵的历史脚步终于迈开了。在刘彻之前,铜兵器还多过铁兵器,在他之后,铁兵器就多过了铜兵器。并且,在个人经营时代,各地满是小作坊,作坊主只愿意生产可靠、成本低、市场大的生铁。而铁专营之后,技术复杂、成本高的兵器专用钢铁的生产就有了保证。在中国铁兵器史上,刘彻是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刘彻之后铁兵器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了。到了新朝,也就是刘彻死后不到一百年,铁兵器的普及终于完成。只是弩机因为工艺不过关的缘故,一直用青铜生产到魏晋,成为青铜兵器的最后孑遗。
    炒钢、百炼钢、灌钢等技术,反映了中国人的高度智慧。不过严格来说,这些技术成熟得太晚,与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历史关系不大。
    中国铁器时代的特点是:一。铁器普及时间晚。工具、农具是在前4-3世纪普及;兵器更是晚到了前1世纪。是五大文明古国中最晚的一个。二。铁制工、农具比铁兵器早普及。以上这两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前几节已经说明了。三。铁生产量过剩。在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时间,全中国每年只需要5-7万吨钢铁产量就够了,但大部分的年份里,生产钢铁的数量都超过这个数字。使得历朝朝廷只好常常关闭矿山和冶炼场。看来,中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发明得过早,以致有些超越时代。四。铁工具、农具普及。这同样要归功于生铁冶炼技术。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条件,在耶元前5世纪以后,十四世纪以前显然要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劳动者。五。武器用钢铁质量不能与世界著名武器相比。中国的刀,显然是比不过武士刀和大马士革钢刀的。但请注意,仅仅是与制作精良的武器相比才会处于劣势。如果比较大规模生产的武器,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还是能够占据一定优势的。五。大量炼钢。原因已经说明过了。当然,封建时代的“大量用钢”完全不能跟工业社会的规模相比。例如:英国钢产量在1870年为22万吨。
    铁兵器普及之后,中国的科技与罗马相比,劣势已经很少,而优势已经增多。两者已经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到了罗马人因为荒淫和基督教的影响日渐堕落和愚昧的时候,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为这一天奋斗了2400年。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冶铁工匠为了克服极其不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表现了怎样前无古人的智慧。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做出巨大的贡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书:
    前节所列各书
    《世界全史——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安家瑶著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

                后记:本不该说的话

    终于写完了!这是一篇本不该写的文章,如果任何一个历史系的学生说出“中国普及铁兵器早于西方”、“中国首先普及铁兵器,然后普及铁制工具、农具”、“美索不达米亚在今土耳其”···这些话,恐怕他就要冒不能毕业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说,回应这样的话对于我的智慧来说是一个侮辱。但我惊讶的发现,在网上,说这样话的人不止一个两个,甚至不只一两百、一两千!说得严重些,这不是对于当代中国知识青年的智慧的一种集体侮辱吗?于是不得不写下一些肤浅的文字,来讲述一个本来尽人皆知的常识。
    动笔才知道,“揭穿一句三秒钟想出来的谎言,需要一个星期的准备。”乃是一个真理。为了找资料,不得不天天呆在图书馆里,在冷森森的旧书架中寻找厚厚的落满尘土的书里的只言片语。每一个论据都不能照抄,必须找到两个以上的佐证才能采用。网上的资料常有差错(因为中国的网络文化还不成熟,网站的管理员往往只是兼职,较缺乏专业性),就更是要搞清楚。古文和外文,为了不断章取义,必须看原文才能放心。”···
    可喜的是,这篇文章终于写完,看起来也可以跟广大网友见面了。只要大家看了之后能够对“中国普及铁兵器的时间”这个常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并且衷心的希望,有才华和知识的网友能就这个问题发表真正的好文章,使我们的网络增加一些现在还比较缺乏的“书卷之气”。

    TIGERyj先生:
    您好,我不想掩饰我的情绪。你的帖子我一一读过了,从这些“文章”中我看不出你的历史知识,可能您的资料比我丰富,因为您的言论与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那么的不相同,使我很难相信您和我受的是同样的教育。
    每一本有关的史书都认为亚述的崛起和使用铁兵器有很大关系,而您认为“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
    史学界认为赫梯的衰落跟冶铁技术的传播关系不大,甚至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技术的传播。您却说:“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文“两河之间”的中文音译。所谓“两河之间”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在今伊拉克境内。亚述人就居住在今天伊拉克北部。我们认为:亚细亚是希腊文“日出之地”的意思,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古亚洲”,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还知道:伊拉克和土耳其都在西亚,而不是中亚。您却说:“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
    我们知道: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先提到亚特兰帝斯的人。曾经在公元前360年两度在他的著作─《对话录》提及亚特兰蒂斯这个文明。之后再无人提及它,直到近代。您却认为古希腊还有文学作品描写过它。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请您明示。
    我看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还是不知道您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这一问从何而来。
    我发现书上有关古希腊铁作坊的资料很多,拉夫里昂铁矿从古风时代就很著名。而您说:“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
    “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很抱歉,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相信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诸位史学界泰山北斗的论断,而把您的说法放在一边。
    “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很抱歉,您的祖先就是这样的傻子加异类。
    我们知道:钢的普及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因此我们管那之后的时代叫“钢铁时代”。在古代无法保证大型高炉的操作安全,因此古代不能普及大型高炉,而大型高炉是大规模生产生铁的保证,而工业化炼钢必须有大量的生铁,而普及钢必须进行工业化炼钢。而您说:“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我愚昧,想象不出一个初期封建国家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用钢来代替铁”。
    我不才,刚刚看了《世界全史-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一版 三遍,发现赫梯和亚述分在了两河流域诸文明目录下。请问您看的又是什么版本的世界全史?
    有一个问题您与我是一致的:过去中国人常将中国以西的国家都叫西方,现在有时候为了方便,还常常这样分类。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应当使用比较精确的称呼。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能收回过去的说法。
    还有,请列出您看的《剑桥历史年鉴》的原文。
    其余的,看我的文章就够了。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对您的历史水平和诚实产生了相当大的怀疑。希望您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证明我是错的。(请注意,是真正的文章,而不是那些“百字文”。)
    另外,请不要胡乱称呼别人为“老兄”。

    附录1:      TIGERyj先生有关言论集

    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请问他们普及铁器一说如何得来?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擅长制造铁器的是希梯人哦,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西面,就把他们划入西方文明了哦。拜托普鲁日尼科夫老兄,多看点书啊,省的一言惊四座啊!
    是吗??普兄??如果随便找个历史学家写的什么论著就可以而不用以考古文物为实据的话,那我还可以说最早普及使用铁的是亚特兰帝斯人呢??因为古希腊的文学里称道过亚特兰帝斯的军队战力强大和铁装备的先进。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符合你的标准。
    考古发现希腊军队的装备主要是由青铜制造的,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人类一向把智慧的最高成就用于互相残杀,这真是人类的悲哀”看来古希腊人就是人类中的异种,和普兄是一类人。
    能够制造铁器和普及铁器是两个概念,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有铁器的制造技术了,可离普及还差的远,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而过中国的铁器普及远比西方来的迅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大的数量了,到了秦灭六国,铁兵器已经相当普及,青铜兵器已经只是配角了,甚至已经有了铁制农具和工具,表明铁器普及已经基本完成。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最后说一句,喜欢抄书是好事,但只抄与教学方面有关的书是不是有点片面啊?我知道有些教学书里的知识更新不快,往往与最新的理论有差距,比如普兄所说的亚述和希梯文明属西方文明一说,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也不知道是那本教科书上说的。
    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一定要说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方面都是西方比中国先进,那我无话可说,只能怪老天把你投错胎生在了中国,没把你生成白皮肤。
    古中国的科技和西方比谁更先进,我想世有公论,你我之间再怎么争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你不要乱给别人扣帽子,什么愤青??我那点象愤青了啊?我只是说了我所知道的事实。如果为中国说话就是愤青的话,那我也可以说你是崇洋媚外者,在以前的话或者还会称你为汉奸哦。
    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在吵架,别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现在不是文革时期了。

    还有我特地去图书馆看了《世界全史》,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目录,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亚述和希梯文明是在古代史的亚洲文明的中亚文明里提到,而自古亚洲是被欧洲称之为东方的,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不知普兄是在哪个版本的《世界全史》里看见中国的那位史学家把中亚文明划在西方文明的目录下的啊???望请赐教。
    还有认为罗马人是使用青铜兵器的人就是头脑不正常??完了完了!!原来英国剑桥大学里的历史教授都是疯子,剑桥历史年鉴都是疯子写的,多亏普兄英明,发现了英国教育史上的最大弊端。佩服佩服!!!

    附录2:补充:何清谷同志文章的结尾部分
    了最新技术。——渗碳制钢技术,农具及兵器福建的制作工艺较简单,技术较落后。官手工业中生产兵器的工匠有官奴婢、刑徒、雇工。刑徒刑满释放后可以自由,雇工是由外地用重金征聘去的(14),他们可以改进外地的技术,也可能把官手工业中的技术传播到民间,使馆符合民间的生产技术起交流作用。这样一来,制造铁兵器的先进技术,必然促进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并会逐渐推广到农具、手工业工具的生产中去,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兵器的使用对战争有一定的影响。秦昭王说:“铁剑利则壮士勇。”(《史记·范雎列传》)荀子说:“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木苦)不便利者弱。”(《荀子·议兵》)可见钢铁兵器的装备能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是影响交战国力量对比的因素,当时武器的改良适应了战争方式的变化,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但是,武器的利钝对战争胜败不起决定作用,亦如荀子所说:“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楚国虽有“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僄遫,卒如飘风;然而 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不是没有“坚甲利兵”,而是缺乏统帅一切的“道”《荀子·议兵》即良好的政治。
    (14)吴荣增:《秦的官府手工业》、《云梦秦简研究》第48-49页
    袁仲一、何清谷两同志的文章,请大家看我的[作者:佚名]像册,完全共享。

[ Last edited by zglcl007 on 2005-3-6 at 09:09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大爷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3-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讲一句。。。。。。

[
我们知道:钢的普及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因此我们管那之后的时代叫“钢铁时代”。在古代无法保证大型高炉的操作安全,因此古代不能普及大型高炉,而大型高炉是大规模生产生铁的保证,而工业化炼钢必须有大量的生铁,而普及钢必须进行工业化炼钢。而您说:“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我愚昧,想象不出一个初期封建国家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用钢来代替铁”。
]
作者上面这段话我想使欠妥当的。。。。。

关于钢的出现,以及钢得冶炼,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于是不是大规模生产,
我想至少已经形成规模。

关于这一点参考我前几天发过的帖子里有。
  “遗址位于郑州城西北27公里处的古荥镇,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发掘发现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炼铁高炉残迹,东西并列,相隔14.5米。炉基深3米,炉缸为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在炉前清理出大小不等的13块积铁,其中一块重约23吨。炉前有宽敞的工作面,在冶炼区东部和南部有堆炉渣的坑,炉渣堆积厚6米以上。围绕炼炉,还有矿石加工场、高架、鼓风管残片、水井、水池等设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冶炼系统。同时出土很多熔炉的耐火砖和大批陶模。这个作坊生产的铁器铸造质量优良,并根据产品性能的需要作了柔化处理。高炉附近出土大量成套的铸造模具和铁器成品,大多有‘河一’铭文,产品以生产工具为主。发掘中还清理了陶窑14座及船形坑等与冶铸有关的遗址。遗址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发掘材料证明它是官营的冶铸联合作坊,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具有重大意义,古荥遗址出土的高炉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古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
古荥的炼铁高炉是椭圆形的,这种椭圆形高炉的出现,说明汉代冶铁工匠对扩大炉的容积作了巨大的努力,对鼓风与炉径的相互关系已有深入的认识……冶铁工匠从长期实践特别是对停产高炉的多次拆修中,逐渐认识到高炉中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创造了椭圆形炼炉,既增大了炉缸面积,又能缩短风管和高炉中心区的距离。
  高炉断面由圆形到椭圆形,是炼铁历史上的一个技术进步。直到1850年,美国才建成了两座椭圆形高炉。同一年,英国也建成了一座椭圆形高炉,而后不久,在当时的主要产铁国家瑞典和俄国,椭圆形高炉也相继建成。有意思的是,虽然落后中国1000多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仍然被西方当作“新的创造”。
 古荥冶铁遗址出土的两块梯形铁板,经鉴定属于低碳钢。用火花鉴别法检验并与工业纯铁和低碳钢样本比较后发现,另外的十余块铁板均经过脱碳处理,已经从铁变成了钢材。这说明,在汉代的时候,铸铁脱碳成钢这一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的制造。这就扩大了铁的使用范围,对于钢铁生产有重大作用。

请参照: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低碳钢出现在汉朝
http://mingdao.ftvnet.net/bbs/vi ... d=25707&fpage=1

[ Last edited by zglcl007 on 2005-3-6 at 11:46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