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653
注册时间2004-3-7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http://www.knifeart.com/combyalel.html
战斗刀
原文 Combat Knives ――By Allen Elishewitz
纵览历史,部队总是在战斗中面临诸如沙漠、丛林,甚至街巷战场等不同作战环境。(战斗)刀必须具备应对不同战场环境的各项特性。在我看来,直刀乃是单兵的首选切割工具。各类老式战斗刀的最大弊端在于它们的针对性不强。个人曾充任侦察小队队长,此经历使我得以洞悉一支真正的战斗刀所需具备的特性。决定一支战斗刀属性的要素在于:刀身、护手、握柄、刀鞘。在战斗中,刀首先是工具,其次才是武器。
一、刀身
战斗刀的刀身,至少要大到能作为一件工具来使用;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长到妨碍人的动作;妥善的刀身长度,一般介于5.5至7.5英寸。 最佳的刀身厚度是0.1875英寸,但如果不介意额外的负重,那么0.25英寸也很好。刀身的表面处理非常重要,要求在战斗中不可反光,喷砂或暗斑表面处理是淡化反光的最好办法。当然,也可使用物理蒸镀(PVD)、烤蓝、帕克磷化法,或者其它的暗化方法以克服刀身反光。单刃的刀身对于战斗极其重要。如果刀身是双刃的,那么战斗刀作为工具的强度与性能就大打折扣。另外,尽管齿刃可以作为战斗刀一项优秀的附加设计,但这也将削减它作为一件工具的其它必要特性。较重的刀身确实能够帮助某些工作,但使用更薄、更小的刀子,再配以恰当的切割技术,也同样能完成相同的这些工作。比如要断开一段木头,未必非用大刀砍开不可,使用小刀通过凿切技术也一样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在战斗巡逻时,应当携带无标刀具。即便刀具在战斗中丢失,敌方也无法以此判断是谁或哪类部队介入过。
二、护手
战斗刀护手的最佳材料是不锈钢,因为它够强。护手也可以和握柄材料一致,并且与握柄为一体。像刀身一样,护手不得反光。甚至,对护手反光的屏蔽要求,应高于刀身,因为刀身大部分时间呆在鞘里,刀鞘可避免刀身反光,而护手却不在鞘里。护手上的喷砂或其它涂层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护手部位的垫圈或垫片都必须焊牢或者用环氧树脂粘牢。这两种方法不仅稳固了护手,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刀根,使之免于潮蚀。此处保护得不好,将导致接缝的腐蚀,进而弱化刀子的最关键部位。双护手则不实用,它妨碍(拔刀出鞘的)动作,并且增加了刀的重量。(此处“双护手”是指护手形态在刀身的背部与刃部对称。而下文提到的“单护手”指护手仅存在于刀刃根部,“单半护手”则指在双护手基础上将刀背护手的高度减半。译者。)更明智的护手设计是单护手或单半护手。单护手让使用者在拔刀出鞘时没什么障碍。如果觉得非有刀背部护手不可,那就在此设半个护手;刀背护手的高度可为刀刃护手的一半,这不但增强保护,而且相对于双护手提高了使用效率。
三、握柄
战斗刀的握柄,必须采用不吸液、不开裂、不皱缩的材料;在劈砍和切割动作中,其握柄应能吸震。战斗刀的理想握柄材料是G10或亚麻米卡塔。(这两种材料具备)良好的暗色调或不反光表面,是战斗刀的最佳表面处理,另外,应确保握柄的舒适度,并且防滑。如果握柄太短,那么在拿柄端当锤子使时,会发现手在柄里箍得很难受。握柄的长度应该允许使用者以各种握姿持刀。对于一支全刀根战斗刀,需要确保制刀者通过螺杆螺母或最少五根固定柱将握柄定在刀根上。在战斗中,我个人偏好刀根全覆式的战斗刀,因为刀根被握柄完全保护,并且刀根全覆式战斗刀的握柄比全刀根战斗刀更为吸震。(“全刀根战斗刀”指刀根两侧贴片形成握柄,“刀根全覆式战斗刀”指整个刀根被握柄的材料包覆。译者。)绳孔也是一个好东西,它能使刀由绳子穿挂在皮带上;这就能确保刀子不遗失在树丛里。把握柄上的边角打圆,能让刀主在长时间使用中免于手感不适。
四、刀鞘
刀鞘的配带方式是在行动中不会使之发出任何响动。同时,刀鞘又不能妨碍任何动作。刀鞘要防潮,防裂,防朽、不怕拉扯。在拔刀时,刀鞘不能有反光或发声。当下两种最佳的刀鞘材料为基登板(Kydex)和尼龙,它们都非常耐磨损而且不会腐蚀刀身。最好的组合是以K板做内鞘,尼龙做外鞘,刚柔并济。并且,它们有助于执行携刀空降任务或水上任务。别忘了给刀鞘留个排水孔,有了排水孔就可保持鞘内的干、净。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007.gif)
[ 本帖最后由 court0 于 2007-9-25 22:55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