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9|回复: 36

[原创共享] 上几个胶片风光,顺便看看数码和胶片差多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外旅游的时候,遇到好的风光顺手拍下来不是难事,可是如果遇到反差对比强烈的场景,甚至又是逆光、半逆光的时候,曝光就难了:照顾了亮部,就容易损失暗部,形成一片剪影,照顾了暗部,亮部又是一片死白……

尤其是在云雾缭绕又是大光比的时候,用数码拍下来,基本上就是黑白片了。

以前出去玩,都是图轻巧,只带一个数码,再往前,只有胶片,没有数码,无法对比,所以也不知道数码和胶片差多少,06年8月这次进山,不辞辛劳,干脆多带了一套胶片M家的X700,留心做了一个对比,这才大吃一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isong.net.cn/

再来:

[ 本帖最后由 sd89 于 2007-1-25 15:1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胶片版本,柯美200负片,街头一般的冲印店里扩印出5寸照片,再用一般的平扫,略微PS一下反差、色调和锐度,没有调整饱和度。
下面是同一个场景的数码照片,也是尽量调整了反差、色调和锐度,不调整饱和度:

再下面一张调整一下饱和度,但是整个色彩已经不自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另外几个场景的对比,我不说,大家也能看出哪个是胶片,哪个是数码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的数码有柯美的Z5和尼康的L3,结论都一样,另外还有不少对比图片,为节省论坛空间,不上了,感觉数码和胶片,且不谈画幅、景深、视角等对比,仅仅从色彩来看,就有很大区别,数码的色彩单薄一些,在电脑上看清晰度较高,胶片的色彩浓艳一些,扫描后清晰度不如数码,两者的色彩有点类似摄像机单CCD和三CCD的区别了,想必等三色分层的CCD出来之前,这种差别还将继续一段时间,幸运的是,CCD厂家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在此之前,胶片还是可以玩玩的,也难怪某些高档杂志只收胶片、反转。

[ 本帖最后由 sd89 于 2007-1-25 15:3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数码的拍不出来层次效果,的确需要改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7-24 10:4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2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lz好心情
    偶那个F80已经躺在柜子里睡了两三年了,每次想想冲洗扫描之类的麻烦事,就不想动手了
    胶片冻在冰箱里也早过期了,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potop.net.cn/

    你的数码是消费级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照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胶片还是王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普通平扫能扫成这样,也算厉害了。
    DC颜色偏红太明显,我想可能是个体原因,不一定有普遍性。
    再说了,你拿胶片单反跟DC比,本来就不公平,X700用的镜头口径多大,怎么比。
    最好拿胶片单反和数码单反比才说明问题。
    可惜我的F80已经卖掉了,要不用F80套机跟D70S套机比一比,肯定好玩。
    或者用理光GR1跟GR DIGITAL比一比,更好玩。

    [ 本帖最后由 行天 于 2007-1-26 11:5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胶片的像素都有2000以上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要上个单反和胶片拼吧?DC会行...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7 12:0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1-2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消费级DC和数码单反是有一定差距的,其实数码一样能拍出好PP来尤其是单反。当然数码也有它不足之处,不过只要控制好曝光,加上自己的创意一样能拍出好片子。胶片中负片的宽容度比较大所以记录的信息相对较多,而反转片和数码相机的CCD(COMS)的宽容度要小一些这样的话对曝光控制就要求回更高一些。最近正在北京“中艺”影像学校学习摄影所以知道那么一点点。其实一张好的风光片并不一定是把一切都记录下来才是好片子,关键是你想表现什么,只有把你的想法通过相机表现出来那就是一张好片。
    一点拙见忘各位高人指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摄影我是典型的外行,但是我还是觉得数码的比较方便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15:4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胶片,不能让胶卷越卖越贵越卖越难买越卖越难洗,不过现在的高端数码后备性能已经能满足很多大广告公司的要求了,但是数码的135单反也只是表现一般跟胶片比还差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单反是比较过的,D70、D70S都不行,在山里也曾经跟别人的马克图比较过,数码相机只有在光线特别合适的情况下出片还可以。条件稍微苛刻些,画质就立刻大大下降。

    同样光线条件下,全画幅的佳能和胶片比,这个应该公平吧?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摄影师、佳能数码代言人的赞语是“接近胶片水平!”

    其实这些不必争论什么指标和概念的,有条件的朋友自己实际拍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注意一定要在同样光线下比较同样的场景才好。

    从现在各个数码相机厂商的动态来看,预计以后几年数码相机的努力方向就是达到胶片效果。也就是说,最近的几年内,要达到千元左右胶片单反的效果,您必须花费万元甚至数万元以上的成本。

    至于厂商提出的各种数据对比,比如什么动态范围啊,宽容度啊,像素分辨率啊,图像引擎啊……基本上忽悠和促销的意义更大些,那千变万化的色彩,是几个指标能概括的吗?何况这些指标还都是仅仅对一层平面排列的像素而言。倒是某些厂商比较老实,在踏踏实实地做三色CCD,争取更接近胶片的颜色。

    个人觉得,什么时候CCD是分多层排列,分别对应红绿蓝三色,而且还是随机排列,不至于在遇到等距排列的物体造成像素崩溃(摩尔纹和噪点大量出现)的时候,才好说数码技术真正接近胶片了。

    不过本人绝不是胶片的死硬派,依然喜好数码的快捷和方便,而且日常也是大量采用数码相机,不买数码单反,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根本看不上,严重认为数码单反就是一大忽悠:核心的只是那个大CCD而已,把那个CCD和相应的主板,放在任何一个数码相机上,那图像质量都是一样的,更不可忍受的是,数码单反还装模做样的弄了一个反光镜,纯粹多此一举:胶片时代用单反,是为了减少取景视差,而数码时代还用单反,恰好增加了视差,还减少了相机寿命和增加不可靠性。严格来说,所有电子取景的数码相机,在取景方面,都超过了胶片单反的效果,唯有数码单反存在视差,是最差劲的。还别说换两次镜头后CCD就带灰尘了。

    不过也许哪天高兴,就弄个数码单反玩玩,不必较真的,毕竟现在的数码单反是成像效果最好的数码相机,至于厂家的忽悠,因为大家都在忽悠,也只好被人家忽悠了。

    数码的特点就是快,现场能看片,还可以大量拍片不心疼成本。不过玩胶片时间长的朋友,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就已经知道自己拍摄的是什么效果了,根本就不必看片。而且很多场景通过取景器就已经被淘汰,所以也不必拍摄大量的图片。

    至于说胶片的后期比较麻烦,那倒是,可是如果每张照片都是一万元以上起价的时候,那我倒是不怕麻烦滴!正如众多的时尚和服装摄影大师们一样,现在手里还捧着哈苏加反转,其实只要价格合适,即使玩页片也不怕辛苦滴。据说娟子的时尚照片,已经拍卖到几万元一张了。我知道她随便一张照片的起价是一万五,低于这个价格,她根本不出手。

    不过作为自己玩的,也没准备做严格的测试,这个帖子也不是二选一的意思,只是说胶片当作一个玩物还是不错的嘛。我自己以前玩胶片的时候,一年也只不过几个胶卷而已,能用的片子不超过十张,现在玩多了数码,惯出毛病了:喜欢胡乱按快门,一次上山竟然就是十来个卷,显然弄出大量垃圾啦。

    关于后期的扫描,以前是把胶片的扫描成数码的,为了保存在电脑硬盘和光盘里。后来的几年发现:什么硬盘、光盘,都是可以随时损坏的,好多关键照片就是这样丢失了。人家可以拿出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我却未必敢保证拿出五年前的数码照片,所以同样是为了便于保存,现在倒是关键的数码照片,就一定要洗印出纸媒体的照片:我知道这纸照片如果保存好了,几十年是不会有问题的,电子的玩意儿,可不敢说。

    现在明白了,既然数码也要洗印成纸照片才能放心保存,那我何不干脆拍胶片啊?效果还好得多!

    听起来似乎是数码的反动,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电脑网络促进了无纸化办公,而无纸化办公更促进了打印技术的发展和纸张的大量销售……悖论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21 收起 理由
    hunterzl + 2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