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76
注册时间2008-1-13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source/plugin/dsu_paulsign/img/emot/kx.gif) | 开心 2016-12-27 17:08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template/2014/images/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佩剑的民族 于 2008-9-13 17:31 发表
我对增加的部分比较郁闷。
不过要我说,您没考虑微锯齿因为不平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还有,那两个农具,如果是只需把“齿”那部分插入到地里那左边的轻松点。但实际上,用刀切入的深度比齿的高度要大,你还要考 ...
在我说的第一个阶段(刚刚接触的瞬间),微齿占优势。
第二个阶段已开始,微齿尖之间的齿根部分(没有尖的位置)与物体接触,这部分的端面肯定比齿尖大,所以在纯“推切”方式下,总的刃口面积(齿尖+齿根)肯定增加,但增幅不会太大,因为微齿的实际高度非常之小,所以齿尖和齿根部分都是在刃口最前缘,齿根的前端面积也不会太大(我给出耙子的图片只是想举个极端的例子,以便大家想象。但大伙都知道,微齿的齿尖与齿根的面积比例,是不会像耙子那样悬殊的)。但在任何包含“割”的成分的切割方式中,只要刃口有横向运动,微齿的尖儿就成了开路先锋,由它们负责划开物体,所以起分离作用的还是最尖锐的齿尖。
我个人认为实际切割中是混合型的方式居多,所以我一直觉得“微齿”还是有优势的。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和从理论上的推想,而且为了大家有兴趣看,没有用任何专业的术语(除了受力分析图,不过这玩意儿大伙在中学也早就玩过了,实际上也很业余),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和实验,这就是我一直不愿意深谈微齿的原因。对于我的以上说法,“佩剑”兄如感觉与错误之处,请随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老宅 于 2008-9-13 18: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