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lbertnaoko

[量产刀] 关于最佳一体锁的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CR并不是唯一一家在锁定接合处下功夫的厂家。其他包括Strider、Universal Outfitters在内的不少厂家都在这方面做出过努力。Strider是利用大弧度补偿,配合钛合金粘的特点,创造大面积接触,达到安全耐用,Universal Outfitters(量产Jim Burke Fugitive的公司)是将锁片做出小斜面,和斜向直线的锁定补偿完美接合,因为补偿的斜率并不大,所以横向分力较小,同时因为接触面积较大,且最初锁头与到底达到完美配合的方式是局部削磨锁头,所以锁定的寿命也会很长。
但是我始终觉得CR兼顾锁定安全和寿命的方法最巧妙,从结果看也最绅士。ST和UO的方法有些粗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8-31 03:27 编辑
衬锁折刀用甩开的方式打开锁定会靠里,原理和你用手按一体锁的锁定没有区别.
听说过谁鼓励用甩刀方式开刀吗?
按一体锁的锁定绝对是错误的.往里按不能强化锁定
albertnaoko 发表于 2009-8-31 03:03

这是很不同的。甩开衬锁折刀会导致止刀柱受损,在那个瞬间刀身移动的冲量会冲击止刀柱,造成弹性\塑性形变,现在我们假设对止刀柱没有造成永久伤害,只是弹性形变,那么在产生弹性形变的瞬间锁片打在刀底上,会形成位置较深的锁定,这个时候锁片和止刀柱其实都是承受着很大应力的,所以解锁的时候会特别困难,要克服很大的摩擦力,自然会造成严重的磨损。但是一体锁就不同了,在锁定开启状态,也就是使用的时候,通过握持强化锁定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握紧手柄会让锁头与到底结合地更紧,但是因为手的握力有限,没有空间让更多形变发生,所以可能造成的磨损很有限,除非补偿角度很小,像大沙那样,但是那样造成的磨损就更小了;另一方面握刀的手型本身就可以防止解锁的发生。一体锁通过握持强化锁定不是刻意的,是自然的。

还有,关于甩开的问题,在止刀柱足够强壮的情况下,我觉得只要设计合理,甩开对锁定造成的伤害也很有限,不然那么多的衬锁和一体锁的flipper和助力折刀不是没法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bertnaoko 于 2009-8-31 03:31 编辑

另外真的除了DC就没人在接合处做文章吗?错了,很多人在结合处做文章的.
简单举个例子,hinderer的接合处是一个梯形的面,DDR的接合处烤的是锁定一个突出来的小方形面,甚至strider开始的时候都知道烧锁头形成氧化钛(氧化钛比钛硬度高,耐磨).沙开始是一个三角区,随着磨损或者用力也会进去形成大面积接触.沙的设计里最大的弱点就是线锁容易按进去,这就是小角度接触的坏处.很多刀匠,虽然也采用小角度接触,但是他们都知道用个什么方法去弥补,比如大背夹,铛片等等.
非要说沙为什么按进去还不怎么磨损的根本理由,恰恰不是那层氧化钛.而是大面积加光滑的表面.这和你用KGcoating处理的道理一样,虽然一下子很难理解为什么粗糙的表面更顺滑,那是因为它软,处于钢和钛之间,KG起了润滑的作用.
就算大沙没有那层coating,磨损的速度是一样的.之所以你觉得沙磨损小(其实我觉得它磨损蛮大的,毕竟那时候我6,7把沙整天把玩拆卸,我了解它们的磨损,所以第一次你甩开我的沙我让你用手挡着开,因为沙是有磨损的),那是因为和沙比,我们身边的折刀锁定太薄了.钛厚了自然你就觉得磨损少了.

真实的例子,曾经为了了解沙磨损的快慢,我电镀了了已经磨损的区域,然后看那层我电镀的区域的变化.确实,短时间呢让那么厚的钛出现人能感觉到的磨损是很难的,但是我确实观察到磨损是一直在进行中的.

沙的设计让它磨损小,是一种假象.这是薄刀片,厚手柄加小角度接触造成的.

另外我没有去了解过,沙的这种小角度大面积的方法究竟有多少做一体的刀匠在采用?能举出一个两个例子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这就是zzkkrr兄前面说的安全和耐用的矛盾,因为补偿角度越小越安全,锁定吃进越深越安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flipper和助力折刀设计如此,怎能用到我们这个讨论里呢?直跳不也是一个道理?我想问下,自动刀有寿命吗?你在乎吗?但是它的设计就要求这样不在乎磨损和消耗.


另外这个话题之外我很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刀和刀不同,不同的刀上用同样的设计很可能是反效果.
我实在没法用什么型变啊,系数啊去量化磨损或者强度,刀匠们我也鲜有听说谁去追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不过我相信刀匠们都在学习对方,都在取长补短,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没有去了解过,沙的这种小角度大面积的方法究竟有多少做一体的刀匠在采用?能举出一个两个例子吗?
albertnaoko 发表于 2009-8-31 03:26

Universal Outfitters的Keith Edick算一个,但是他是跟大沙不同路数的,虽然也是小角度大面积,但是Keith设置了比较多的磨损余量,另外锁片不能像CR一样按进去。能在使用过程中自然改变锁定位置达到更安全效果的目前我只见过CR一家。拿U来说,越用越安全,且磨损也很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zc.net.cn/

这就是zzkkrr兄前面说的安全和耐用的矛盾,因为补偿角度越小越安全,锁定吃进越深越安全。
jasonp 发表于 2009-8-31 03:37


那么你认为沙是激化这个矛盾还是缓和了这个矛盾?

请注意我16楼最后一句话.那是我的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这个话题之外我很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刀和刀不同,不同的刀上用同样的设计很可能是反效果.
我实在没法用什么型变啊,系数啊去量化磨损或者强度,刀匠们我也鲜有听说谁去追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不过我相信刀匠们都在学习对方,都在取长补短,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albertnaoko 发表于 2009-8-31 03:41

我提到flipper和助力刀的原因是我发现其实一体锁助力刀的锁定磨损并没有很快,flipper也是。但这在我们的讨论中并不重要,因为重点是甩开和通过握持来强化锁定的原理是不同的。
至于说科学,我很佩服CR,因为当我尝试用物理的眼光审视CR的锁定设计的时候,总能发现亮点。因为CR处理问题的方式最直接,在很多情况下也最有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你认为沙是激化这个矛盾还是缓和了这个矛盾?

请注意我16楼最后一句话.那是我的观点
albertnaoko 发表于 2009-8-31 03:46

我认为CR的沙是在安全和耐用之间取了一个让人可以接受的平衡,但显然这个平衡是偏向安全的。沙的安全程度在一体锁折刀里几乎无人能及
而U则是极大地缓和了这个矛盾,我甚至认为U解决了这个矛盾,因为从原理上看,U的设计继承了沙的安全,同时变得抗磨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bertnaoko 于 2009-8-31 04:19 编辑
我提到flipper和助力刀的原因是我发现其实一体锁助力刀的锁定磨损并没有很快,flipper也是。但这在我们的讨论中并不重要,因为重点是甩开和通过握持来强化锁定的原理是不同的。
至于说科学,我很佩服CR,因为当我 ...
jasonp 发表于 2009-8-31 03:53


握持这个观点上我真是和你持完全完全对立的观点,印象中我们持不同观点的次数少得可怜:)
你支持沙靠握持增加安全性的做法,我恰恰反对.我认为沙在设计上让人能轻易按进去是个天生的缺陷.你看到了这个缺陷带来的好处-"安全",我只看到了这个缺陷本身.
或许沙是一体里最安全,U是一体里最耐用的,问题是,你愿意牺牲别的方面吗?
我不认为一把折刀需要按进去更加保证"安全"就是好折刀,锁定牢靠我相信你也听很多人用在别的一体折刀上.也许你认为它们在安全和耐用上都不如沙和U,但是理论上的,极限的安全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呀,理论上的,极限的耐用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呀.
况且沙能不能达到这个理论安全还有待一说-恕我YY,若是敲刀背考验锁定,我都不认为沙能抗过AR,在AR锁定崩溃前沙的刀片就可能已经崩溃了(这真是无聊的YY,到处是漏洞)
况且U能不能达到这个理论耐用还有待一说-橡胶圈的老化不是很慢的,如果别的折刀也能靠消耗品来搞定消耗比较就公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艾伯兄,AR也是我很喜欢的折刀,但是我见过的AR中没有一个锁定能达到我的要求,它太弱了,与其他部份的强壮相比。我现在手里没有这款折刀了,它不能让我在使用中放心。如果敲刀背,虽然这种情况真的很YY,但它一定会败给沙。

对了,我找到了供应该胶圈的商家,一块钱一个,现在我不会担心U的耗材问题了。{:3_6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hehome.cn/

嗯,我只是打个比方罢了.重点想说那种极限我们通常是不需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体所嗲就嗲在简单上,相比较其他诸如背锁的杠杆,轴锁的滑杆,仅靠手柄材质的内应力实现锁定的一体所实在是优雅至极。
seb风格简约清爽,很好的表现了一体锁的精髓,同时使其具有一种“原型”的气质,符合少即是多的美学观点。

seb锁片可以通过握持施压的设计我觉得是无心为之的,首先她根本不需要施压,其次实际操作中施压的动作是变动和不确定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缺点,或者说是“完全能够容忍的缺点”……

说到敲击刀背,你们觉得如果敲击U,u定位珠的点接触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无疑问定位珠会受到相当大的压强,和沙比可能是几十倍的关系.
至于定位珠能否承受住就不知道了,那要看它和下面的钛之间的关系铁不铁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albert的意思是说,欣赏一体锁,除了简单的安全可靠耐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即使只谈安全可靠耐用,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达到优秀。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DC的做法在我看来,除了防止锁片走过头去到所谓的“尽头”外,实际对解决磨损和安全性没有更大的意义,而且它的补偿空间变得很小了。

沙的锁定在握紧后有何附加好处的方面,我同意卡巴克的意见,这不是设计之内的事。

敲击刀背,和敲击刀刃,对于全金属结构来说,几乎是一回事。那就是刀片会振动来回敲打止定柱和锁片。除非,有某种阻尼装置消解这种振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oodengift.com.cn/

握紧手柄不一定要让锁片发生移动,而是无意地在使用中强化锁定、防止解锁。不像背锁在使用中,胖爪子可能会按到背锁导致解锁,还有极少数老外针对蝴蝶的轴锁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7 11: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8-3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覺得要減少磨耗,最重要的還是增大接觸的面積,第一個方法就是增加鎖片的厚度,接觸面積自然變大了!
    第二個方法就是減少補償面的角度,這個角度如果太大,雖然可以避免鎖片進一步的深入;但是角度太大則會加大解鎖的分力,而且也會讓鎖定面成為線接觸而非面接觸。
    不過一旦補償面的角度較小,鎖片自然容易因為手指的施力,而被壓進去。
    我覺得這是副作用,真正的理念還是想減少補償面的角度,達到大面積接觸的目的。
    看來大家還是很擔心鎖片的磨損,對我來說,沙的鎖片有4mm厚,實在是不需要擔心的。
    我也曾經想過,如果在鎖片頂端打進一根2mm的鋼棒,就靠他來鎖定刀刃。如果是熱處理後硬度強度高的鋼棒,每1mm平方應該可以承受100Kg的壓力,所以整根鋼棒可以承受到300Kg左右,應該是夠強壯了,而且熱處理後又很耐磨。
    但是基地的鈦合金恐怕無法承受這個壓力吧!U的定位珠也會有這個問題,畢竟基地是硬度不高的鈦合金。
    所以看看U跟沙的不同,CR明顯著重在鎖定耐磨的方向,而非鎖定的強度!或許他覺得這樣已經很強壯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角度补偿面可以减小磨损,原理其实是增大接触面积,因为小角度时增大接触面积容易做到,但是如果加工精准,大角度补偿面一样可以做到同样的效果。所谓的大或者小差别其实也就几度而已。
    沙锁头被按进取以后刀片和锁头的接触面积很大,自然磨损就小了,这时候磨损小是由于2个因素:
    (1)压强小
    (2)接触面大=〉磨损面大=〉磨损慢  (用同样的工具把平面上一个凸起磨掉很快,但是要把整个平面磨掉一层就慢多多了,希望我这个比喻够恰当)

    大角度接触之所以给大家的感觉是磨损快,其实是由于加工精度不够造成的,锁头和刀根之间的角度从闭合到完全打开只增大了几度。但是,就是这几度会造成 刀根左部和锁头的分离(以右手版刀为例)。小角度接触时,锁头和刀根之间的角度变化不大,所以即使是锁头吃进,刀根左和锁头仍然没有分离,刀根吃进带来的效果就是接触面的增大。

    我仔细研究过拉夫的几把折刀,他用的是大角度(比沙那是大多了),但是锁头本身就有点角度,而且锁头和刀根的接触非常完美,虽然当时是新刀,我估算了磨损/锁头吃进以后的情况,事实是,锁头吃进多少接触面就增加多少。另外由于接触角大,多用点劲按锁定根本吃不进去的,和沙的情况完全不同。

    最后,我想说,稍微大点的角度比小角度好,因为大角度其实带来的效果是补偿时间长(锁头吃进需要磨损掉的部分更多),之所以大家现在都说大角度磨损快,那是因为磨损了之后刀根和锁头分离,这完全是加工精度不够造成的。

    综上,我的观点是沙的小角度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不论线锁还是一体锁,最理想的接触就是锁头吃进去的部分都是接触面。事实上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